

1.
動詞
〈書〉忌恨;嫉妒。
2.
形容詞
〈書〉固執;剛愎自用。
1.
強悍,兇狠。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鐘、代、石、北,迫近胡寇,民俗懻忮。
2.出自《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長安險固,風俗豪忮。
2.
嫉妒;忌恨。
1.出自《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出自《上曾參政書》彼常人之心,區區好忮而自私,不恕己以及物者,豈足以量之邪?
3.出自《圣武記》文秀既敗可望,后收其潰卒,到精銳五萬,屯守貴陽……而定國忮之,召還云南。
3.
固執。
1.出自《后漢書·桓曄傳》姑為司空楊賜夫人。初,鸞卒,姑歸寧赴哀,將至,止於傳舍,整飾從者而后入,曄心非之……后每至京師,未嘗舍宿楊氏。其貞忮若此。
2.出自《司馬溫公祠堂記》其謬於情性倫理,固亦多悔,而猶強忮堅忍以冀其成者,蓋道德喪而流俗驅靡之然矣。
4.
違逆。
1.出自《莊子·天下》不茍於人,不忮於眾。
2.出自《尹文子·大道上》茍違于人,俗所不與;茍忮于眾,俗所共去。
5.
惡。
1.出自《呂氏春秋·慎行》身為僇,支屬不可以見,行忮之故也。
1.竹籬笆。
1.搶劫擄掠。
搶劫;劫掠燒殺搶掠|搶掠民財。
1.放下;翻轉。
1.骨牌游戲的一種。
1.特出的才能。亦指才能特出之士。
2."翹材館"的省稱。
1.《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后因謂禮聘賢士的車子為"翹車"。
1.猶虔誠。
楚荊木。高出雜樹的荊木。《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后用翹楚”比喻優秀特出的人才或突出的事物翹楚可敬|推為小說之翹楚。
1.盼望等待。
1.《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杜預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翹弓"為禮聘賢才的典實。
1.《文選.左思》"翹關扛鼎,拚射壺博。"李周翰注"翹﹑扛皆舉也。關,門關也。"后用作武試科目名。
1.漢公孫弘為宰相,設翹材館,以羅致天下人才。見《西京雜記》卷四◇因以"翹館"謂招致才學穎異之士的館舍。
1.謂舉發別人過失。
1.謂惶悚不安地盼望。
1.高聳貌。
1.遠懷系念。
1.行步矯捷。
1.崇敬。
1.上舉。
2.猶特出。
1.見"翹俊"。
1.亦作"翹俊"。亦作"翹雋"。
2.才智出眾的人。
1.方言。木板﹑紙張等的平面受濕再變干而不平。
1.舉足跳躍。語本《莊子.馬蹄》"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1.翹陸。
1.聰慧,聰穎。
1.表明,表白。
1.猶仰慕。
1.翹首盼望。
1.同"翹企"。
1.出群貌。
2.高而危殆貌。
3.引申為惶恐謹慎貌。
4.上舉貌。
5.眾多貌。 6.企盼貌。
1.企望殷切。
1.見"翹勤"。
1.特出貌。
2.昂首企足貌。多用以形容期待或思慕。
3.挺直貌。
1.高簪。
1.又名"卷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翹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觸,使氣流受阻而構成的一種輔音。如普通話聲母zh﹑ch﹑sh﹑r。
抬頭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翹首晴空|登高翹首,遠望家鄉|翹首以待。
1.抬頭踮腳。形容盼望殷切。
1.見"翹首跂踵"。
1.懸想。
1.謂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1.挺然直立;高昂。
1.特出,超群。
1.高舉。
1.形容走路時腳步輕巧。
1.仰首而望。形容盼望殷切。
1.比喻驕傲自大。
1.即《云翹》舞。用于郊祀的一種樂舞。
1.猶懸想。
1.低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