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做;造。
2.
動詞
擬定;規定。
3.
動詞
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
4.
名詞
制度,法度,法則。
5.
名詞
(Zhì)姓。
1.
“剬”的今字。
2.
造作。
1.出自《詩·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3.出自《老殘游記》幾案也全是古藤天生的,不方不圓,隨勢制成。
3.
制裁;制服。
1.出自《國語·晉語一》上貳代舉,下貳代履,周旋變動,以役心目,故能治事,以制百物。
2.出自《史記·蘇秦列傳》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制紂於牧野。
3.出自《史記·樂毅列傳》燕國小,辟遠,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禮郭隗以招賢者。
4.出自《鶴林玉露》蜈蚣小於蛇矣,而能制蛇。蜘蛛小於蜈蚣矣,而能制蜈蚣。物豈專以小大為強弱哉!
4.
控制。
1.出自《國語·晉語一》吾以子見天子,令子為上卿,制晉國之政。
2.出自《論衡·率性》三軍之士,非能制也,勇將率勉,視死如歸。
3.出自《晉書·賀循傳》循辭以腳疾,手不制筆,又服寒食散,露發袒身,示不可用。
4.出自《圣武記》因欲畫山海關以西,漢人制之;遼河以東,我制之。滿漢各自為國。
5.
斷絕;禁止。
1.出自《書·酒誥》農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剛制于酒。
2.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3.出自《送靈師》詩官吏不之制,紛紛聽其然。
6.
制定。
1.出自《易·節》《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2.出自《后漢書·孔融傳》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
3.出自《上皇帝萬言書》方今制祿,大抵皆薄。
7.
遵從。
1.出自《商君書·更法》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
2.出自《淮南子·泛論訓》夫圣人作法,而萬物制焉。
8.
著述;創作。
1.出自《與楊德祖書》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2.出自《〈思歸引〉序》尋覽樂篇,有《思歸引》。儻古人之情,有同於今,故制此曲。
3.出自《紅樓夢》就將新制《紅樓夢》十二支演上來。
4.出自《蔡文姬》文姬夫人她做詩,總是連譜一道制的。
9.
法度;制度。
1.出自《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2.出自《漢書·敘傳下》營都立宮,定制修文。
3.出自《東周列國志》“女有室,男有家”,古之制也。
4.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人民內部是實行民主集中制。
10.
體制;樣式。
1.出自《周禮·考工記·弓人》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2.出自《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柏屋,制甚古拙。
3.出自《終南山祠堂碑》祗飾祀事,考視祠制,以為棟宇不稱,宜有加飾。
4.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佑七年》丁酉,詔各郡建帝師帕克斯巴殿,其制視孔子廟有加。
11.
指帝王的命令。
1.出自《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
3.出自《上張燕公書》今登封沛澤,千載一時,而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黻,但恐制出之日,四方失望。
12.
古代喪服的禮制。
1.出自《禮記·喪服四制》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
2.出自《順宗實錄一》請制,內遇祭輟樂,終制用樂。
3.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誰知廉憲在任,一病身亡。學會扶柩回家,守制三年。
4.出自《兒女英雄傳》姑娘因在制中,不過年節。
13.
古之長度單位。一丈八尺為“制”。參見“制幣”。
1.出自《禮記·王制》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終歲,布帛取二制焉。
14.
古代農業生產的組織單位。
1.出自《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
15.
古邑名。故址在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
16.
姓。漢初有制氏。見《萬姓統譜·霽韻》。
1.出自《萬姓統譜·霽韻》制,漢初有制氏,以雅樂聲律,世在樂官。
17.
裁衣。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
2.出自《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3.出自《梁書·王暕傳》非取制於一狐,諒求味於兼采。
18.
衣服的形制;式樣。
1.出自《漢書·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漢王喜。
2.出自《論佛骨表》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
3.出自《楹史·宣和服妖》婦人便服不施衿紐,束身短制。
19.
衣裳。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侲子萬童,丹首玄制。
2.出自《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20.
雨衣。若今斗篷。
1.出自《左傳·定公九年》晰幘而衣貍制。
2.出自《哀公二十七年》成子衣制杖戈。
21.
造作;制造,制作。
1.出自《后漢書·樊宏傳》五谷不登,謂之大侵。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制,群神禱而不祠。
2.出自《澤州靈泉院記》凡制經樓齋堂若干閑架,又塑羅漢潔峻之相,以漸化服。
3.出自《珍珠船》陶峴,彭澤之后,日制三舟,一舟自乘,一舟載客,一舟載酒饌。
4.出自《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去后山約一里左右,又有一個制瓷器的大窯。
22.
撰寫;著述。
1.出自《胡笳十八拍》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2.出自《文心雕龍·雜文》及枚乘摛艷,首制《七發》,腴辭云構,夸麗風駭。
3.出自《宋史·種放傳》二年四月,求歸山,宴餞于龍圖閣,命學士即席賦詩,制序。
4.出自《中國近代史》《救世》、《醒世》、《覺世》三篇的制成,奠定了太平革命的理論基礎。
23.
用炮炒等法煉成中藥。
1.出自《本草綱目·序例》制藥貴在適中……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緩益元。
24.
制裁;約束;控制。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徽以糾墨,制以質斧,散以禮樂,風以《詩》《書》,曠以歲月,結以綺廬。
2.出自《重修白云寺碑記》蓋天下之才力,當其壯盈,必有所費,無以制之,且侈而溢。
25.
量詞。衣料計量單位。
1.出自《說苑·復恩》吳赤市使於智氏,假道於衛。寧文子具舒黹三百制,將以送之。
2.出自《癸巳類稿·制解》衛??文子具舒黹三百制,致吳赤市,亦裁料也。
26.
用同“致”。意態。
1.出自《新唐書·張易之傳》既冠,頎晰美姿制,音技多所曉通。
27.
依式剪裁;斷切。
1.出自《易·系辭上》制而用之謂之法。
2.出自《韓非子·難二》管仲善制割,賓胥無善削縫,隰朋善純緣,衣成,君舉而服之。
3.出自《淮南子·主術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28.
指制作的方法、式樣。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又半里,有鐵鎖橋架江上,其制兩頭懸練,中穿板如織,法一如瀾滄之鐵鎖橋。
29.
指著作、作品。
1.出自《宋書·謝靈運傳》先士茂制,諷高歷賞。
2.出自《金樓子·立言上》諸子興於戰國,文集盛於兩漢,至家家有制,人人有集。
3.出自《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爾后巨制,曰《阿內庚》,詩材至簡,而文特富麗。
1.觀音的別稱?!独銍澜洝肪砹?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后因稱觀音為"圓通大士"。
1.《楞嚴經》卷五"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直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后因稱此偈語為"圓通偈"。
1.宋陶谷《清異錄.圓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廬山石虎庵。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言舍身為庵中供養具。俄,窗竹生一筍,花紫籜,如夢者之衣。既成竹,六尺余,無節,黃緑瑩凈……光乃用為拄杖,曰直兄。光來都下,予因見之,光云夢者自稱圓通居士。"后因稱竹為"圓通居士"。
1.同"圜土"。
2.牢獄。
1.指詩歌作品語言聲調的流利工穩。
2.指人作風的圓通﹑持重。
1.一種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奧地利民間舞蹈,節奏明快,旋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用一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為突出。
1.佛教徒參禪,在地上或空中畫一個圓圈,叫"圓相"。
1.天象。
1.數學名詞。圓的中心。同一平面上與圓周上各點距離都相等的一點。
2.佛教語。謂求涅盤圓果之心。即求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的心愿。
1.回旋。
1.即龍眼。俗稱桂圓。
1.佛教語。謂佛說法之音。圓,指佛法的完滿周密。
1.普遍應化。
僧人。本姓吳,法名宏悟,福建古田人。19歲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致力于《楞嚴經》研究,為臨濟宗第四十世和曹洞宗第四十六世。1929年與太虛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并任會長,后連任七屆。1935年秋在上海創圓明講堂,創凈土道場。1953年任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著有《圓瑛法匯》。
1.指月亮。
1.圓池。參見"圓淵方井"。
2.漩渦。
1.繪有圓形水池的天花板。因為方形,故稱。
1.圓的月亮。
2.中秋節親人團聚,飲宴賞月,謂之"圓月"。
3.指團茶。
1.周遍均勻。
2.豐滿勻稱。
3.圓潤柔和。
1.環狀波紋。
2.指波紋呈環狀。
1.指天。古人認為天主宰萬物,故稱。
1.語出《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圓鑿,圓的卯眼;方枘,方的榫頭。圓孔不能納方榫,喻彼此不能相容或相合。
1.指水流旋轉曲折。
1.用圓木做的枕頭。
1.圓形的戰陣。
1.數學名詞。在平面上,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一定長為距離而運動一周的軌跡,叫做圓周。簡稱圓。
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常數,用π表示。中國數學家劉徽用割圓術求得π≈314,稱為徽率。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算出31415926<π<31415927,并以227作為約率,355113為密率。近代電子計算機出現后,π的近似值精確度大大提高。已經證明π是無理數,也是超越數。
1.循環。
1.軍中主帥。
1.猶駐守。
1.猶專注。
1.止行暫住。
1.建筑;修建。
1.置辦膳食。
1.蒙古人對村莊的稱呼。
2.軍營。
1.經營治理。
2.從事研治。
1.士兵。
1.亦作"營醓"。
2.謂治地立表,以繩繚之以代祭壇。
1.幫助。
1.建造(宮室)。
2.勞作。
1.環抱。
2.縈懷。
1.謂揮動馬鞭,回旋如繞。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濟(王濟)從騎有一馬,絶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王湛)'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后以"縈策"為典,謂夙有俊才,人所未識,而一旦顯現。
1.環繞。
2.糾纏。
1.舞名。
1.牽惹愁思。
1.旋曲的帶子。
2.環繞。
3.形容城池垣環水抱,形勢險要。
1.同"縈帶全城"。
牽掛在心夢寐縈懷|故鄉縈懷|縈懷不去。
1.盤旋往復。
1.迷惑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