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政治;國家大事。
2.
名詞
政權。
3.
名詞
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
4.
名詞
指家庭或團體的事務。
5.
名詞
政府;行政機構。
6.
名詞
(Zhèng)姓。
1.
政治;政事。
1.出自《書·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
3.出自《劉公墓志銘》元和七年,得疾,視政不時。
2.
政權;權柄。
1.出自《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
2.出自《淮南子·泛論》成王既壯,周公屬籍致政,北面委質而臣事之。
3.出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既而徐知訓為朱瑾所殺,溫居金陵,未及聞。昪居潤州,近廣陵,得先聞,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亂,遂得政。
3.
政令;政策。
1.出自《逸周書·命訓》震之以政,動之以事。
2.出自《漢紀·惠帝紀》參為相國,遵何之政。
3.出自《論時政狀》今日之政,小用則小敗,大用則大敗。
4.
政府。
1.出自《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軍隊跟人民、跟地方黨政組織的關系,也應當是密切的。
5.
謂主持政事。
1.出自《管子·小匡》施伯謂魯侯曰:“勿予。戮之也,將用其政也。”
2.出自《曹成王碑》王始政於溫,終政於襄。
6.
做官一任為一政。
1.出自《太平廣記》劉君明年當進士及第,歷官七政。
7.
指家庭或團體的事務。
1.出自如:家政、校政。
8.
職務。
1.出自《國語·晉語一》棄政而役,非其任也。
2.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五年》比年以來,往往差下待闕數政,除授猥雜,賢否混淆,何以清流品?何以厚風俗?
9.
指處分、懲罰。
1.出自《魔合羅》觀其言而察其行,審其罪而定其政。
10.
指作戰部署和陣勢。
1.出自《吳子·應變》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進弓與弩,且射且虜。審察其政,亂則擊之勿疑。
11.
指日月五星等。參見“七政”。
1.出自《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12.
通“正”。長官;官吏。
1.出自《管子·牧民》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於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
2.出自《北齊書·季式傳》山東舊賊劉盤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齊、兗、青、徐四州患之,歷政不能討。季式至,皆破滅之。
13.
姓。
1.出自《廣韻·去勁》政,姓。出《姓苑》。
14.
指禁令。
1.出自《大戴禮記·盛德》德盛則修法,德不盛則飾政。
15.
指主持政事的人。
1.出自《書?立政》周公作立政。
2.出自如:鹽政、學政。
16.
通“正”。改正;糾正。
1.出自《逸周書·允文》寬以政之,孰云不聽,聽言靡悔,遵養時晦。
2.出自《敕處分十道朝集使》夫氓者,冥也,豈能自謀?政者,正也,當矯其弊。
3.出自《珍珠船》古棋圖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為亂交雜難辨,徐鉉政為十九字。
17.
通“正”。治理。
1.出自《荀子·王制》王者之法,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
18.
通“正”。正直;公正。
1.出自《韓非子·難三》論之於任,試之於事,課之於功。故群臣公政而無私。
2.出自《春秋繁露·威德所生》雖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后發刑罰以立其威。
19.
通“正”。只;就。
1.出自《世說新語·規箴》殷覬病困,看人政見半面。
2.出自《水調歌頭》詞政有一朝樂,不抵百年憂。
3.出自《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書法甚工,然少波峭,政以觀古人書少耳。
4.出自《蕙風詞話》描寫芳春景物,極娟妍鮮翠之致,微特如畫而已。政恐刺繡妙手,未必能到。
20.
通“正”。正好;恰好。
1.出自《墨子·節葬下》上稽之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而政逆之;下稽之桀、紂、幽、厲之事,猶合節也。
2.出自《南齊書·桓康傳》太祖謂康曰:“卿隨我日久,未得方伯,亦當未解我意,政欲與卿先共滅虜耳。”
21.
通“正”。正當;正在。
1.出自《夜泊寧陵》詩旦辭杞國風微北,夜泊寧陵月政南。
2.出自《慶宮春》詞酒醒波遠,政凝想、明珰素襪。
3.出自《寄沙郎中》詩有人此際猶未還,政與士卒夜守關。
22.
通“正”。即使;縱然。參見“政復”。
1.出自《法苑珠林》其后鄰比失火,長舒家悉草屋,又正下風,自計火已逼近,政復出物,所全無幾,乃敕家人不得輦物,亦無灌救者。
2.出自《北史·西域傳·于闐》朕承天理物,欲令萬方各安其所,應敕諸軍,以拯汝難。但去汝遐阻,政復遣援,不救當時之急,是以停師不行,汝宜知之。
1.沒有阻擋。引申為沒有掩飾。
2.指管束不住的人。
1.方言。謂沒辦法。
1.終興,一直振興。
1.糊涂,沒主見。
2.不正派。
3.隨便,不嚴肅。
1.方言。謂言行不合正理。
1.見"沒包彈"。
1.謂人或事好得不得了。
2.謂情況壞得無法挽救。
3.無可奈何,沒辦法。
1.方言。謂胡涂﹑無用。
1.謂意見紛歧,不能決定哪一方面對。
1.見"沒腳蟹"。
1.說不定;不一定。
1.沒有鐫刻文字的碑石。指泰山玉皇頂廟前無字的巨碑。碑身高六米,寬一點二米,傳為秦始皇時立,后人考證為漢武帝所建。
2.比喻虛有儀表而不通文墨的人。
1.比喻啞口無言或不大說話的人。
1.同"沒理會處"。
1.猶言沒理會處。
1.猶言沒理會處。
1.猶言沒奈何,沒有法子想。
1.一一分辨。
1.一一占卜。古代以占卜法選官,因以指選用官員。《書.大禹謨》"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孔傳"枚謂歷卜之而從其吉。"明代專指選大臣為大學士,入內閣主事。
2.泛指占卜吉兇。
3.指不告所卜何事的泛卜。
西漢辭賦家。字叔,淮陰(今屬江蘇)人。初為吳王劉fe6f@芍校因勸阻吳王謀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劉武◇漢武帝即位,召他進京,病死于途中。有《七發》等名篇,開創七體形式。近人輯有《枚叔集》。
1.一一記錄。
1.漢代辭賦家枚乘﹑賈誼的并稱。
1.一一進獻。
1.一一列舉。
1.一一列舉。
1.漢代著名辭賦家枚乘﹑司馬相如的并稱。
2.借指才華出眾的人。
1.細密貌。
1.謂不告其事而占卜吉兇。
1.逐一敘述。
1.門釘之數。
1.東晉人枚賾(一作梅賾)獻偽《古文尚書》及偽《尚書孔氏傳》,后因稱這些書為"枚文"。
1.一一致謝。
1.枚乘的文彩。泛指詞藻文彩。
1.泛指長條狀的引火物。一般用草紙卷﹑疊而成。
1.漢枚乘﹑鄒陽的并稱。
1.猶玉陛,玉階。帝王宮殿的臺階。
1.美玉制成的汲瓶。
1455-1485年,英國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兩大封建貴族集團為爭奪王位而進行的戰爭。因兩者各以紅玫瑰和白玫瑰為標志,所以稱玫瑰戰爭”。1461年,約克家族奪得王位建立約克王朝◇發生內訌。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遠親都鐸家族的亨利乘機起兵,打敗約克軍,取得王位(稱亨利七世”),建立都鐸王朝。這場戰爭異常殘酷,雙方都大肆屠殺對方大貴族,英國大貴族幾乎全部被殺。
1.案,盛食物的短足木盤。據《東觀漢記.梁鴻傳》載"鴻字伯鸞,與妻孟光(字德曜)隱居避患,適吳,依大家廡下,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常齊眉。"亦見《后漢書》本傳◇以"眉案"為夫婦相敬的典故。
1.猶蛾眉。指女子。
1.雙眉之間。
1.眉頭;眉尖。
2.指書頁的上方。
1.女子的眉毛。
1.見"眉飛色舞"。
形容高興或得意的神態。
1.見"眉飛色舞"。
1.同"眉花眼笑"。
1.見"眉峰"。
1.詞牌名。因起句"蹙損眉峰碧",故名。
1.亦作"眉峯"。
2.眉毛;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