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枕頭,躺著的時候墊在頭底下使頭感覺舒服的東西。
2.
動詞
躺著的時候把頭放在枕頭上或其他東西上。
3.
名詞
(Zhěn)姓。
1.
枕頭。
1.出自《詩·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故世亂,則圣哲馳騖而不足;世治,則庸夫高枕而有余。
3.出自《長恨歌》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鉤迤邐開。
4.出自《封神演義》掌兵權,一點丹心;助國家,未敢安枕。
2.
枕骨。腦后橫骨。
1.出自《素問·骨空論》頭橫骨為枕。
3.
魚頭骨名。
1.出自《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
4.
車箱底部前后橫木。
1.出自《周禮·考工記總序》車軫四尺
5.
以頭枕物。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
2.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記》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3.出自《紅樓夢》我們成日家和樹林子做街坊,困了枕著他睡,乏了靠著他坐,荒年間餓了還吃他。
4.出自《隔膜·小病》頭枕著右臂。
6.
臥;睡。
1.出自《陳州刺史寄鶴》詩春飛見境乘桴切,夜唳聞時醉枕醒。
2.出自《松門》詩亂石驚灘喧醉枕,淺沙明月入船窗。
3.出自《聊齋志異·細侯》其聲價頗高,自顧不能適愿,歸齋冥想,終宵不枕。
7.
臨;靠近。
1.出自《漢書·嚴助傳》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
2.出自《滕王亭子》詩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
3.出自《陀螺》那邊枕著一泓流水的大柳樹下的綠茵,是五小姐天天來讀書的老座位。
8.
引申為覺,睡眠。
1.出自《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所見輒作數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詞無倫次》詩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2.出自《客懷八首柬龔定盦舍人》一年春一度,一夜夢一枕。
3.出自《清平樂·蔣桂戰爭》詞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1.一定的法則。
1.安定國家。
鴉片戰爭中定海戰役犧牲的三位愛國將領。1841年9月英軍進攻浙江定海,定海鎮總兵葛云飛、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率部血戰,先后陣亡。史稱定海三總兵。
1.打擾;麻煩;攪擾。常用于表示歉意的口氣。
同‘訂戶 ’。
位置固定的滑輪,使用時輪子轉動而整個滑輪不發生位移。使用這種滑輪能夠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也不能縮短路程。
1.入定坐化。
1.定學與慧學的并稱。定,禪定;慧,智慧。
1.見"定稿"。
1.天將黑的時候。
2.見"定婚"。
1.見"定昏"。
同‘訂婚 ’。
同‘訂貨 ’(dìng∥huò)。
1.定購貨物的單據。簡稱"定單"。
微積分的重要概念。德國數學家黎曼首先給予嚴格表述,故又稱黎曼積分”。設函數f(x)在[a,b]上有界,把區間[a,b]任意分成n個小區間[x0,x1],[x1,x2],…[x﹏-1,x璶],各個小區間的長度為δx璱=x璱-x﹊-1(i=1,2,…,n)。在每個小區間上任取一點ξ璱作和s=σni=1f(ξ璱)δx璱,記λ=max{δx1,δx2,…,δx璶},若不論對[a,b]怎樣分法,也不論在小區間[x﹊-1,x璱]上點ξ璱怎樣取法,只要當λ→0時,和s總趨于確定的極限i,則稱極限i為函數f(x)在區間[a,b]上的定積分,記作А要琤璦f(x)dx,其中f(x)稱為被積函數,x稱為積分變量,a、b分別稱為積分下限和上限,[a,b]稱為積分區間。
1.安定的止息之處。
2.引申為止境。
3.固定不變的準則。
1.載于籍冊的明確規定。
1.制定計謀。
2.主意,確定的計劃。
1.即寒號蟲。又名鹖鴠。
規定的價錢~便宜ㄧ降低~。
確定的見解或主張。
1.結為朋友。
2.停止;罷休。
同‘訂金’。
集中視線~細看。
在某個地方固定地居住下來回國~ㄧ~北京。
指牧民、漁民等定居的地點。
①做最后決定事情還沒~,明天還可以再研究。②確定不移的形勢今年豐收已成~。
1.一定的準則。
2.猶定所。
1.猶決定。
1.山名。在今陜西省沔縣西南。兩峰對峙,山上有平坂。東漢末年劉備部將黃忠大敗曹操軍于此。山下有諸葛亮陵墓及廟宇。
1.明確規定的法令條例。
2.固定的科目。
1.池名。舊址在陜西省長安縣西南。唐中宗女安樂公主曾請求把昆明池作為私沼,中宗不許。公主于是大發民夫,奪百姓莊園,造定昆池,極為奢華,以與昆明池相比匹。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
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1.佛教語。五力之一。伏除煩惱妄想的禪定之力。見《雜阿含經》卷二六。
2.借指處變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
1.決斷。
2.訂立。
沿襲下來經常實行的規矩每到星期六我們廠總要放場電影,這差不多成了~了。
①測定物質所含各種成分的數量~分析。②規定數量~供應ㄧ定質~。③規定的數量超出~。
分析化學上測定某種物質所含各種成分數量多少的方法。
1.明十三陵之一。萬歷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后的陵墓。在北京市昌平天壽山。墓室由五個極其高大寬敞的石筑殿堂聯結組成。前﹑中﹑后三殿及左右配殿有五重雕刻精美的石門。隨葬品有金冠﹑龍鳳冠﹑龍袍﹑謚寶﹑謚冊﹑金銀器﹑玉器﹑裝飾品和絲織品等。經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揭開了"地下宮殿"之謎,為研究明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59年辟為定陵博物館。
1.制定法令。
2.固定成文的法令。
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系。
1.平定禍亂。
確定的論斷此事已有~。
1.佛教語。定慧二門之一。指禪定之法門。
按一定株距留下長得好的幼苗,把多余的苗去掉。
1.唐時賣給應試舉人答卷用的毛筆,稱"定名筆"。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1.審定法令。
2.決定命運。
3.注定的命運。宿命論者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稱為"定命"。
4.借指必然的趨勢。
1.宋代璽名。
1.即宿命論。
1.決定策略和計劃。語本《詩.大雅.抑》"吁謨定命,遠猶辰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