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鑿子。打孔、挖槽的工具。
1.出自《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
2.出自《論衡·效力》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3.出自《天工開物·鑿》凡鑿,熟鐵鍛成,嵌鋼於口,其本空圓,以受木柄。
2.
古代黥刑刑具。
1.出自《莊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斤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
3.
指黥刑。
1.出自《漢書·刑法志》其次用鉆鑿。
2.出自《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鉆鑿不用,獄訟以衰。
3.出自《刑書釋名》鑿,黥刑也,以墨涅其面。
4.
穿空;打孔。
1.出自《詩·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
2.出自《莊子·應帝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3.出自《衢州徐偃王廟碑》偃王死,民號其山為徐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
4.出自《過封鎖線》墻沒有正式的窗,可以名為窗的,實在也是槍眼……整塊青石鑿成,嵌在墻中。
5.
引申指沖擊;沖刷。
1.出自《萬春圩圖記》蓋圩之水鑿堤而出,釃於堤外,其下不得不為淵。
2.出自《夢溪筆談·雜志一》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6.
斫,傷害。
1.出自《寧野軒銘》皇始尚質,貴乎自然,不忍以文,鑿民之天。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處心積慮,鑿赤子之天真。
7.
穿鑿附會。
1.出自《孟子·離婁下》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
2.出自《五經辨惑》宋子京譏其鑿,劉器之笑其怪。
3.出自《答李子德書》以甚精之刻,而行其徑改之文,無怪乎舊本之日微,而新說之愈鑿也。
8.
指耳、目、口、鼻、心。一說指情感。參見“五鑿”、“六鑿”。
1.出自《莊子·外物》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2.出自《夜飲和培山眼鏡歌》人生六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
3.出自《清娛閣合刻詩序》倘片時目反,則眉黛難描;六鑿情乖,則宮商不應。
9.
挖掘;開鑿。
1.出自《逸周書·作雒》將建諸侯,鑿取其方一面之土,燾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土封。
2.出自《史記·平準書》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通道千余里。
3.出自《本朝政要策·水利》自史起溉鄴田,鄭國鑿涇水,李冰以區區之蜀修二江之利。
10.
指鑿井而飲。
1.出自《陪張燕公行郡竹籬》所賴中和作,優游鑿與耕。
2.出自《歸田瑣記·致劉次白撫部鴻翱書》俾濱海臣庶均各安耕鑿於堯天舜日之中。
11.
指井。
1.出自《機汲記》瀕江之俗,不飲於鑿而皆飲之流。
12.
開拓。參見“鑿空”。
1.出自《史記·大宛列傳》然張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
2.出自《胡無人行》十月繁霜下,征人遠鑿空。
3.出自《片石集·青銅器》鑿空漢使驚邛杖,已信西南道可通。
13.
彎起手指節骨敲擊。
1.出自《水滸傳》提起拳頭,去那光腦袋上????剝剝只顧鑿。
2.出自《儒林外史》那右手后邊小和尚動了一下,他就一鑿,把小和尚鑿矮了半截。
14.
更改。參見“鑿行”。
1.出自《公羊傳·成公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師……其言自京師何?公鑿行也。公鑿行奈何?不敢過天子也。
1.適中的處所。
1.中等的河流。
2.江中。
1.指農歷二月十五日。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稱。
中途停止學業中輟|運動于是消沉,刊物于是中輟。
1.邏輯學術語。詳"中項"。
1.中等里的次等。
1.宋代京官候選人的別稱。
1.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2.漢官名。備顧問應對。
1.漢代稱老年而有權勢的宮人。
2.用以稱宦官。
1.猶中古。
1.泰山。
1.古代婦女的內衣帶。
2.指溫帶。
1.精神疲倦。
2.中途懈怠。
1.道教語。三丹田之一,在心窩部位。
1.亦作"中禪"。
2.古時朝服﹑祭服的里衣。
3.泛指汗衫。
日本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留校工作,從事翻譯和文學評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參與重建日本文藝家協會、日本筆會等團體。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會長。主要作品有《現代文藝論》、《現代作家論》等。
1.氣倒。
1.半途;中途。
2.道路的中央;路上。
3.中正之道。
4.猶言折中。
5.黃道。 6.佛家語。大乘諸宗謂無差別﹑無偏倚的至理。即離開空﹑有或斷﹑常等二邊的實相。
1.水稻的一種類型。全生育期120-150天。對光照長短的反應與早稻相近,但插秧期和成熟期比早稻稍晩。
1.切合。
1.中正的德行。
2.中等的德行。
3.猶言自以為是。德,通"得"。
1.指箭射中靶心。
2.指達到目的。
3.猶言中肯,切當。
1.介于上等與下等或高等與初等之間的等級。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
在初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實施的學校為各類中等學校,主要是普通中學,還有中等專業學校(包括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等)。
簡稱中專”。中國實施中等專業教育的學校。包括技術學校、師范學校以及醫藥、財貿、體育、藝術等學校。一般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或有同等學力者。學習年限三至四年。
1.指土質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國。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區。
1.次弟。
1.中等的等第。
2.中等門第。
1.寬嚴適中﹑可以常行的法典。
1.方言。觸電。
1.指京都。
2.指中原。
1.居中的宮殿。
2.指內宮。
詞調體式之一。因其篇幅長短適中,故稱。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如《破陣子》、《漁家傲》、《蘇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為六十字)。
1.中旬逢丁之日。
2.年滿十六以上,十七以下的男子。
一般指歐、亞、非三洲連接的地區。16-17世紀西方國家向東方擴張時,按距離西歐的遠近,把東方一些地區稱為中東”或近東”。近東和中東經常混用,沒有明確的界限。現在普遍指不包括阿富汗及高加索三國在內的西亞和非洲的埃及。但也有把阿富汗包括在中東之內的。
中東通訊社”的簡稱。埃及官方通訊社。1956年2月由埃及兩大日報和兩大出版社合資成立,1962年收歸國有。
見中國長春鐵路”。
1.指冬季的第二個月。
1.房屋的正梁。
1.京都。
2.指一般城市。
1.明中都皇城。在今安徽省鳳陽縣,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下詔營建。現遺存部分城門﹑門樓等,殘存石雕精細﹑優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動。城南有朱元璋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獸雕像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大明皇陵碑》。
1.漢代京師各官署的統稱。
1.毒物進入體內,發生毒性作用,使組織細胞破壞﹑生理機能障礙﹑甚至引起死亡等現象。
2.比喻受到不良思想的毒害。
1.合乎標準﹑法度。
2.引申為恰到好處。
1.內部蛀損。
1.指事物的中間部分。
2.猶中期。
計算機執行某程序時,發生了緊急事件或有特殊請求,中央處理機暫停某程序的執行,而去處理上述事件或請求,處理完畢后再重新執行某程序的過程。
計算機對多個中斷請求的響應次序。當計算機運行程序時,出現多個中斷請求,則中斷優先權最高的請求首先被響應。
1.軍隊的一種編制。
2.今軍隊中亦有中隊﹐相當于連的一級組織。
3.隊伍編制的一種。由若干小隊或分隊組成,屬大隊管轄。
1.古官名。即中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