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賍”。亦作“賘”。亦作“贜”。
2.
貪污;受賄。
1.出自《朝野僉載》先有鄉人姓婁者為屯官犯贓,都督許欽明欲決殺。
2.出自《明史·太祖紀二》庚申,命官吏犯贓者罪勿貸。
3.
指行賄。參見“贓汚”、“贓罪”。
1.出自《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父嵩,乞丐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4.
用盜竊、貪污等非法手段獲取的財物。
1.出自《列子·天瑞》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
2.出自《周禮·秋官·司厲》入于司兵
3.出自《朝野僉載》楚客被建昌王推得臟萬余貫。
4.出自《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杭州刺史董昌準了,行文各縣,訪拿真贓真盜。
5.出自《夢廠雜著·鄉曲枝辭·趙古董》聞撫君后以婪贓伏法,所謂黜貪進廉者安在?
6.出自《一包東西》但是那家伙明明看清車是誰坐來的,只要一搜查,人贓還是在他手里。
1.猶養志。
1.遲疑掛礙。
2.猜疑隔閡。
3.指困頓的環境。
1.有疑問而難決的案件。
2.泛指情況不明﹐令人疑惑不解﹑不能確定的事件。
1.猜疑誹謗。
1.猶疑慮。
1.猜疑戒備。
1.猶二心。
1.疑惑和蔽塞。
1.《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謂夏生秋死之蟲不知冰為何物◇遂以"疑冰"喻淺薄無知而自以為是。
1.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的軍陣。
1.多疑的心理狀態。
1.疑懼;惶恐。
1.懷疑猜測。
1.疑惑猜測。
1.亦作"疑承"。
2.古官名。供天子咨詢的四輔中的二臣◇泛指輔佐大臣。
1.見"疑丞"。
1.為迷惑敵人而假設的城堡。
1.遲疑。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1.懷疑猜測。
1.疑慮悲傷。
1.疑惑。
1.亦作"疑辭"。表疑問語氣的詞。
2.猜疑離間的話。
3.不確切的言詞。
1.見"疑詞"。
1.猶廢置﹐廢棄。
1.猶言疑惑不解。
1.疑忌畏懼。
1.虛假的德行。
1.可疑之處。
疑點;可疑的地方忽然又想起一個疑竇|疑竇叢生。
1.猶疑問;疑心。
2.致人懷疑的事由。
1.疑慮懈怠。
1.畏懼厭惡。
1.見"疑貳"。
1.亦作"疑二"。因猜忌而生異心。
2.指猜忌離心。
3.疑惑不定。
1.疑難案件。亦指審判疑難案件。
1.猜疑而防范。
2.指猜疑防范之心。
1.疑忌憤恨。
1.疑惑不解。
1.可疑之處。
1.責罵。
1.疑難與故障。
1.怪誕。
2.奇怪﹐詫異。
1.見"疑神疑鬼"。
1.疑懼;驚駭。
1.疑難障礙。
1.多疑的狐貍。
2.疑惑;猜疑。
1.謂文辭晦澀錯亂。
1.指疑慮的心情。
2.猜疑。
1.疑慮忌諱。
1.疑惑﹐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