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貟”。
2.
周圍;四周。
1.出自《詩·商頌·玄鳥》景員維河。
3.
物的數量。
1.出自《商君書·禁使》而主以一聽,見所疑焉,不可蔽,員不足。
2.出自《漢書·尹翁歸傳》責以員程,不得取代。
4.
官員的定額;人員的數額。
1.出自《周禮·夏官·庾人》正校人員選。
2.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3.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二萬二百八十五人。
4.出自《唐故相權公墓碑》奏廣歲所取進士、明經,在得人,不以員拘。
5.
指官員;人員。
1.出自《書魯亮儕》吾幾誤劾賢員。
2.出自《諭侄容椿男容發書》已面囑該員協力助攻。
3.出自《南腔北調集·答楊村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這和銀行雇員的看不起小錢店伙計是一樣的。
6.
今又指團體或組織中的成員。如:黨員、會員;教員、服務員等。
7.
量詞。猶個。用于稱人。
1.出自《蓮社高賢傳·雷次宗》元嘉十五年,召至京師,立學館雞籠山,置生徒百員。
2.出自《韋公墓志銘》故事,使外國者,常賜州縣官十員,使以名上,以便其私,號私覿官。
3.出自《西游記》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
4.出自《兒女英雄傳》況他那里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8.
丸。
1.出自《墨子·備穴》穴內口為灶,令如窯,令容七八員艾。
9.
猶卷。
1.出自《商君書·農戰》雖有《詩》、《書》,鄉一束,家一員,猶無益于治也。
10.
同“圓”。圓形。
1.出自《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2.出自《淮南子·原道》員者常轉。
3.出自《續齊諧記·石磨》其上復有盤石,正員如車蓋。
4.出自《將至桂林望諸石峰》詩方員從橫間尖曲,如植杖笏覆瓶盂。
11.
同“圓”。推究;解釋。參見“圓夢”。
1.出自《張協狀元》這夢,小子員不得。
12.
同“圓”。古時謂交戰雙方列好陣勢。
1.出自《七國春秋平話》卻說孫子命章子拽兵與燕兵對陣。須臾,兩陣俱員。
2.出自《七國春秋平話》〔燕王子之〕即令市被引兵三千,出城見陣。兩陣俱員,齊陣袁達出馬。
13.
同“圓”。完備;周全。
1.出自《平書·文藝篇下》過求簡捷,則說未備而理不員。
14.
同“圓”。貨幣單位。
1.出自《圣武記》而英夷國中繳煙價、罷關稅,各缺銀千余萬員。
1.標的,箭靶。比喻攻擊目標。
2.比喻榜樣。
1.姑母﹑舅父﹑姨母之子年幼于己者稱表弟。
1.儀度。一說,標臬。
1.漢賈誼上疏論匈奴,提出五餌三表作為制服單于的辦法◇因以"表餌"指對付敵方的策略。
1.表述闡發。
1.表率,模范。
1.猶表率。
1.即表兄。
按項目畫成格子,分別填寫文字或數字的書面材料。
①表白自己的功勞(多含貶義)丑~。②〈書〉表揚功績。
1.臨海;濱海。
2.為東海之表式。春秋吳季札至魯,魯為之歌齊詩,季札聞樂云"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1.上呈天子的函件。
1.表文。
1.彰顯其名號,南朝梁沈約《梁德皇后謚議》"表號垂名,義昭不休。"
2.表字別號。
3.外號,綽號。
1.見"表貉"。
1.謂立表率而核正之。
1.亦作"表秏"。亦作"表猚"。
2.古代田獵或出征,于陣前或營前立望表以祭神,謂之表貉。
1.上表慶賀。
1.顯現于外面的征候。
2.以圭表測影。
1.猶標準。
作為紀念品或信物而贈送給人的東西。
1.泛指表文。
1.記述;記載。
2.顯揚。
3.顯示,顯現。
4.指顯示出的某種才能﹑本領等。
1.上表推薦。
1.標志。
1.姑母﹑舅父﹑姨母之女年長于己者,稱表姐。
1.謂外感病表證消失。
1.典范,準則。
1.謂立牌坊掛匾額等以顯揚之。
2.顯示,指引。
1.上表援救。
1.母親的表兄弟。
1.列表舉示。
2.上表推薦。
會議上通過舉手、投票等方式做出決定付~ㄧ~通過。
在會議上參加表決的權利。
1.古代祭祀或演習朝會禮儀時,用以表位之茅蕝。
1.謂刻石記載。
1.用作禮品或賞賜的衣料。
1.表面和內部,內外。
2.事物的內外情況,一切原委。
3.衣服的面子與里子。
4.泛指衣料。
5.比喻人體的肌膚和臟腑。 6.比喻地理上的鄰接。 7.謂呼應;補充。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1.《左傳.僖公二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杜預注"晉國外河而內山。"后以謂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1.亦作"表里為奸"。
2.內外互相勾結,施行奸計。
1.謂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1.內外互相應合。
1.表揚勉勵。
(~兒)系在懷表上的金屬鏈。
1.顯靈。
流露;顯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最容易在臉上~出來。
1.謂旌表閭里,以顯彰功德。語出《史記.殷本紀》"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
榜樣為人表率。
1.姑母﹑舅父﹑姨母之女,年幼于己者稱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