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舒適自得貌;笑貌。參見“逌然”“逌爾”。
1.出自《列子·力命》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2.出自《賓退錄》于是逌然而笑,豈吾緣法在是,如駿馬下臨千丈坡,欲駐不可。
3.出自《漢書·敘傳上》主人逌爾而笑。
2.
謂遠。
1.出自《大人先生傳》度重關,跨青天,顧而逌覽焉。
2.出自《南岳賦》龍眒鸞敞于五千里之外者,獡不知其瓞綿之逌柢。
3.
所。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漆沮既從,酆水逌同。
4.
語助詞。
1.出自《魏書·禮志一》昔有虞親虔,祖考來格,殷宗躬謁,介福逌降。
2.出自《大狩紀》臣聞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狩必遍于四岳,則夫荊、襄、隨、郢之城,固南岳所逌奠也。
5.
通“由”。
1.出自《新序·雜事二》國君驕士曰:“士非我無逌貴富。”士驕君曰:“國非士無逌安強。”
6.
同“攸”。
1.方言。演員在臺上走過場。
1.玩把戲或拳術時,拿繩子或用拳﹑刀作虛勢令人后退以圍成場地。亦謂在空地上賣藝。
1.吵鬧;吵嘴。
1.趕逐。
1.支撐,支持。
1.不同的部分融合為一個整體。
1.部隊發起迅猛進攻。
2.引申指搶在前面。
1.打秋風。
1.見"打出調入"。
1.猶言逛來逛去,蕩進蕩出。謂不務正業。
戲曲武打技術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為中心,由數人(下把)配合,作拋擲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戲,如京劇《泗州城》等。打出手時,以打擊樂作出手鑼鼓”伴奏。
1.恐懼。
1.造船。
1.方言。打架。
1.舊時州縣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豐年的習俗。
1.從,由。
2.自從。
1.干粗活。
1.見"打簇"。
1.舊時把炭燒紅放醋缽中,以蒸氣熏屋子驅逐邪氣。
1.亦稱"打竹簇"。北朝時的一種游戲。
2.猶打扮。
1.角色在舞臺上進進出出,跑來跑去。
1.打鼓攛掇角色上場。喻鼓動,慫恿。
1.沿街叫乞,唱《蓮花落》。
1.獨身,無配偶。多指男人。
2.方言。恐嚇勒索。
1.包裝成擔。
1.用棒打球。
1.收拾;準備。
2.指江湖上賣草藥兼行醫的人。
1.打擊使翻倒。
2.引申為攻擊使垮臺;推翻。
1.亦稱"打道子"。
2.古代官員出行時,差役在前面開路叫人回避。
1.見"打道"。
1.猜燈謎。
1.見"打提溜"。
1.最后面。
2.猶言作為基本條件。
3.奠定基礎。
4.指寫文章或繪畫起草稿。
5.用普通蔬菜墊在珍貴菜肴盤碗底部。 6.在赴宴之先,吃些食物,以免空腹飲酒。
1.謂臨時在地上鋪設鋪位睡覺。
1.用行賄手段,托請他人疏通照顧。
①整理;準備打點行李,準備上路。②舊時指為求照顧而送禮往衙門打點差役。
1.使用電話裝置通話。
2.比喻暗通消息。
1.挑撥。
2.調笑。
1.頓足。形容十分激動。
2.傾跌貌。
1.猶打疊。收拾。
1.爭斗。
①整理;準備打疊行裝。②調整;振作打疊精神來應付。
1.掐去某些作物的頂尖,使之增產。也稱打尖。
1.拿定。
1.使人動心;使人感動。
2.敲動,敲起。
1.用器物挖孔。
2.引申為鉆空子,找機會。
1.亦作"打篤磨"。
2.盤旋;徘徊。
1.見"打獨磨"。
1.見"打賭賽"。
1.就某件事猜測其結果以賭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