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面生有羽毛。有的鳥翼退化,不能飛翔。通稱翅膀。
2.
名詞
飛機或滑翔機等飛行器兩側(cè)伸出的像鳥翼的部分,有支撐機身、產(chǎn)生升力等作用。
3.
名詞
指某物的兩側(cè)或其中的一側(cè)。
4.
名詞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5.
動詞
〈書〉幫助;輔佐。
6.
〈書〉同“翌”。
7.
名詞
(Yì)姓。
1.
鳥類或昆蟲的翅膀。
1.出自《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2.出自《登樓賦》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3.出自《女冠子》詞明翠搖蟬翼,纖珪理宿妝。
4.出自《鏡花緣》凡花有色者往往無香,即如有翼者皆兩其足,天下之事,那能萬全!
2.
魚的胸鰭。
1.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黿鼉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
3.
指鼎耳。
1.出自《史記·楚世家》今子將以欲誅殘?zhí)煜轮仓鳎尤畟髌鳎倘缌恚愿呤乐鳎秦澏危?/p>
4.
建筑物的飛檐。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2.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其西則有左墄右平,講肄之場,二六對陳,殿翼相當。
5.
作戰(zhàn)時陣形的兩側(cè)或左右兩軍。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擊此者,必將三分我兵,練我死士,二者延陣張翼,一者材士練兵,期其中極。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
3.出自《文選·張協(xié)〈七命〉》屯羽隊於外林,縱輕翼於中荒。
4.出自《花月痕》兩個女總兵,掛了先鋒印,顏林二將做了左右翼。
5.出自《關于粉碎第四次“圍剿”的電報》敵幾次想在河東岸以一翼吸我一翼截擊我之戰(zhàn)略求戰(zhàn),但南豐、南城、金溪三次戰(zhàn)役,都因被我集中力量迅速擊破或消滅其一翼而失敗。
6.
指政治派別。
1.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不過,現(xiàn)在之壓迫,目的專在人名及其所屬是那一翼,與書倒是不相干的。
7.
謂分成兩翼或分列左右。
1.出自《韓非子·十過》至於期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而決其水灌知伯軍,知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
2.出自《南史·周奉叔傳》奉叔常翼單刀二十口,出入禁闈,既無別詔,門衛(wèi)莫敢訶。
8.
元代的軍事編制名。
1.出自《大元敕賜修堰碑》堰成,水暴漲,堰不動,乃具文書行省及蒙古軍七翼之長、郡縣守宰、鄉(xiāng)遂之老,各陳其便宜。
2.出自《元史·兵志二》﹝世祖中統(tǒng)﹞二十二年二月,詔改江淮、江西元帥招討司為上、中、下三萬戶府,蒙古、漢人、新附諸軍,相參作三十七翼。
9.
覆蔽;遮護。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
2.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勝如卵,余長而翼之。
3.出自《國語·魯語上》鳥翼??卵,蟲舍螮蜎,蕃庶物也。
4.出自《讀〈襄陽耆舊傳〉寄皮襲美》詩或能醢髖髀,或與翼雛??。
10.
輔佐,幫助。
1.出自《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3.出自《漢書·律歷志上》輔弼執(zhí)玉,以翼天子。
4.出自《祭范尚書文》天生儶賢,為國之紀。服休服采,以翼天子。
5.出自《吳城萬壽宮碑銘》赫赫明明,翼我赤蒼。
11.
攙扶。
1.出自《詩·大雅·行葦》黃耇臺背,以引以翼。
2.出自《萬石君羅文傳》文乞骸骨,伏地上,詔使駙馬都尉金日?翼起之。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十一年》眾翼之登騎,諸臣皆步從。
12.
借助;憑借。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不階浮云,翼疾風,虛舉而上升,則不能戟膠葛,騰九閎。
2.出自《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13.
迅疾貌。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
2.出自《文選·嵇康〈琴賦〉》雙美并進,駢馳翼驅(qū)。
14.
恭敬,謹肅。
1.出自《詩·小雅·六月》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2.出自《逸周書·程典》慎下必翼上。
15.
驅(qū)趕。
1.出自《詩·召南·騶虞》壹發(fā)五羓
2.出自《默觚下·治篇九》聞風而興,向化而奮,如蟄啟于春霆,雖中林野人,伐枚婦女,翼羓虞人,皆振振蟄蟄,有士君子之行,神矣哉!
16.
指船。
1.出自《文選·張協(xié)〈七命〉》爾乃浮三翼,戲中沚。
2.出自《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後湖〉詩》萬軸胤行衛(wèi),千翼泛飛浮。
17.
星宿名。參見“翼宿”。
1.出自《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
2.出自《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
3.出自《晉書·天文志上》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俳倡戲樂。
18.
量詞。用于禽鳥。
1.出自《書影》某吏部一夕為小偷入宅,宅內(nèi)戶扃嚴甚,無所得,獨盜雞雙翼以去。
2.出自《聊齋志異·小二》適蝗害稼,女以紙鳶數(shù)百翼放田中,蝗遠避,不入其隴,以是得無恙。
19.
通“翌”。參見“翼日”。
1.出自《書·金縢》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2.出自《聊齋志異·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訶成。
20.
古地名。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
21.
姓。漢有翼奉。見《漢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翼氏,姬姓,晉翼侯居翼城,因氏焉。漢諫議大夫翼奉。東海下邳人。
22.
借指鳥類。
1.出自《夜》詩城郭悲笳暮,村墟過翼稀。
2.出自《長安羈旅行》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23.
泛指翼狀物。
1.出自如:飛機的兩翼。
24.
泛指兩側(cè)。
1.出自《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二道翼引,猛不可中挫,當彌其端,柔其性,勢深故川使自習,則庶可矣。
25.
指輔弼之臣。
1.出自《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格人乃謝,楚翼實摧。
26.
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及邾人、鄭人盟于翼。
1.即譜牒。家譜。
1.猶奏札。
1.謂書于簡牒。
1.訟辭﹐訴狀。
1.公文;文書。
1.正式任用。
1.復姓。北齊有牒云樂。見《通志.氏族五》。
1.訴訟文書。
2.官府的文書﹑證件。
1.高峻貌。
1.高峻。
2.高峻的山。
1.三十年代從歐洲傳入中國的一種類似扶乩的迷信活動。其法將一瓷碟覆于雜寫文字之紙上,碟底畫一箭頭以為標志。三人各以一指按碟使之轉(zhuǎn)動。轉(zhuǎn)動停止,視箭頭所指之文字以臆測其意。起初在廣東流行,一九三三年時傳至上海。
1.酒菜;酒席。
1.小船。
1.五代后唐宰相李愚居室名。題名寓意用莊子"夢蝶"典故。
1.指婦女的雙眉。
1.亦作"蝖粉"。
2.蝶翅上的天生粉屑。
3.唐人宮妝。
1.唐人宮妝。宋周邦彥《滿江紅》詞"蝶粉蜂黃都褪了,枕痕一線紅生肉。"一說蝶翅上的粉屑和蜂身上的黃粉﹐在交尾后退去。
頭骨之一,形狀像蝴蝶,在腦顱的底部,枕骨之前。
1.比喻做夢。
2.指物化﹐死去。
1.比喻事物的虛幻無常。
1.見"蝶化莊生"。
1.猶蝶魄。
1.形如蝴蝶的案幾。
1.指花叢中的小路。
1.謂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①詞牌名。初名《鵲踏枝》。雙調(diào),六十字,押仄聲韻。②曲牌名。屬北曲雙調(diào)。字句格律與詞牌的半闋相同,用于套曲中。
1.蝶翅。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后因以"蝶夢"喻迷離惝恍的夢境。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1.喻檀板。
1.比喻夢中超脫飄逸的心境。
1.指蝴蝶的交尾期。
1.繡有簇蝶的裙。
1.比喻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傳遞信息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1.比喻蕩子之流嫖妓。
1.謂蝴蝶飛舞嬉戲。
1.有蝶紋的能避熱的薄絲織物。
1.蝶翅。
2.喻輕盈的花瓣。
1.比喻愛戀春色的情意。
1.蝴蝶的身影。
2.喻因風飛舞的梨花。
①游泳的一種姿勢,也是游泳項目之一,跟蛙泳相似,但兩臂劃水后須提出水面再向前擺去,因形似蝶飛而得名。②指海豚泳。
1.蝶翅。指蝴蝶。
1.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1.即蝴蝶裝。
1.蝴蝶。
1.謂歌舞時以足跺地打拍子。
1.蹀馬。
1.象聲詞。狀牲口的走路聲。
1.飄動貌。
2.緩行貌。
1.小步徘徊。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