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天色陰沉有風。
1.
天陰而有風;天色陰暗。
1.出自《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曀,不日有曀。
2.出自《梁書·諸夷傳·芮芮國》其國能以術祭天而致風雪……或於中夏為之,則曀而不雨。
3.出自《越九歌·龐將軍高平調》詞鞭臥龍,躍鏡浦,靈之來,曀如雨。
4.出自《雨后賦兼寄城中諸友》詩長空收曀凈千頃,落日著山縣米桿。
5.出自《電影》詩初猶披霧曀,久不借風霾。
2.
猶暗昧。
1.出自《九嘆·逢紛》愿承閑而自恃兮,徑淫曀而道壅。
2.出自《晉書·禮志上》孔子自衛反魯,跡三代之典,垂百王之訓,時無明后,道曀不行。
3.
遮蔽。
1.出自《楚辭·九辯》忠昭昭而愿見兮,然霠曀而莫達。
2.出自《舊唐書·李密傳》〔隋氏〕纘承負扆,狼虎其心,始曀明兩之暉,終干少陽之位。
3.出自《宋史·五行志五》端拱二年,京師暴風起東北,塵沙曀日。
1.夜間露營時燃起的火堆。
1.一種露天晩會。參加者圍著火堆進行各種活動。
1.見"營惑"。
1.亦作"營或"。惑亂;迷惑。營,通"?"。
2.火星的別稱。
1.見"營葺"。
1.迂回曲折。
1.曲折狹窄。
2.迂腐狹隘。
1.見"迂疏"。
1.迂腐渺小。
1.謂譏笑其迂腐。
1.邪僻。
1.唐代辛立度,性迂,時人以此稱之。
1.迂緩;緩慢。
1.迂闊的言辭。
1.猶迂拙。
2.指迂拙之人。
1.迂腐的話。
1.猶迂闊。不切合實際。
2.迂回遙遠。
1.迂回曲折。
2.猶周折。
1.謂施政不切合實際。
1.曲和直。
2.直率而不知權變。
1.迂闊,不通達。
2.謂河道曲折處淤塞而不通暢。
1.反復重疊。
1.迂闊笨拙。
1.淤,通"飫"。賞賜豐盛的酒食。
1.河床因淤積而增高。
2.指淤積的泥沙。
1.淤塞積淀。
1.水流不通。
1.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1.污黑。
沉積;凝積泥沙淤積|重疊淤積的凝血。
1.郁集。
1.耽擱,拖延。
1.猶污泥。
1.壅塞。
1.謂水道阻塞不暢通。
水道被淤積的泥沙阻塞江潮涌沙,淤塞難免。
1.水道不暢通。
1.悲傷郁結。
1.淤泥形成的灘地。
1.用水將淤泥引入農田。
1.水淤積不流。
1.淤泥沉淀而成的土壤。
因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所引起的一種循環障礙。分全身性和局部性兩種。淤血部位表面開始呈暗紅色,以后逐漸變為青紫色。在口唇黏膜部位的淤血,又稱紫紺”。
1.淤塞的水流。
1.淤積的渣滓。
1.郁結。
1.污濁。
1.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屬板等。
2.指印本。
3.謂用渝印刷。
4.比喻死板不變。
5.一種大型印章。
1.指四川省的渝水和巴水。
1.變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