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到某人所在的地方;到某個地方去看人(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2.
名詞
〈書〉(學業(yè)、技術等)所達到的程度。
3.
名詞
(Yì)姓。
4.
名詞
到某地去(含莊重意)。
1.
晉謁;造訪。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十》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2.出自《世說新語·忿狷》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并榻,王徙倚不坐。
3.出自《臥游錄》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2.
前往;到。
1.出自《史記·孝文本紀》乃命宋昌參乘,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
2.出自《送集文上人游方》詩此游詣幾岳?嵩、華、衡、恒、泰。
3.出自《〈天籟集〉序》余詣其家,殷勤訪謁,欲得而為雕刻流傳之。
3.
學業(yè)、技藝等所達到的程度。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諸葛宏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
2.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并能繪天日之光,云霞之彩,水火之形,及即而諦視之,始知油畫一大幅耳。此詣為中國畫家所未到,實開未辟之門徑。
3.出自《答劉仲魯書》賢者進修之詣,豈一談之頃所能測?
4.
符合。參見“詣理”、“詣實”。
1.出自《〈司徒張公集〉序》其余贊勛閥,表丘隴,銘器敘事,放言詣理,皆與作者方駕。
2.出自《答饒州元使君書》若執(zhí)事之言政,詣理切情。
3.出自《宋史·李谷傳》谷為人厚重剛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談論,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辭氣明暢,人主為之聳聽。
4.出自《史通·載文》唯王劭撰齊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詣實,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飾詞,皆不之取。
5.出自《元典章·兵部三·驛站》燕南河北,車站人戶,遠年逃竄,有司不肯詣實申報。
6.出自《吹劍錄》本學諸生列狀,謂迎賊時先生稱疾不赴……由是行下本州詣實。
5.
送交。
1.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客未布吏而與賈,貲一甲。”可(何)謂“布吏”?詣符傳於吏是謂“布吏”。
2.出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奸》某里士五(伍)甲詣男子乙、女子丙,告曰:“乙、丙相與奸,自晝見某所,捕校上來詣之。”
1.亦作"鞠華"。
2.菊花。鞠,通"菊";華,同"花"。
1.見"鞠花"。
1.即鞠衣。色如菊黃,故稱。
1.撫養(yǎng)教導。
1.菊徑。鞠,通"菊"。種植菊花的小路。比喻隱逸之所。
1.向軍隊發(fā)出出征號令。猶誓師。
1.見"鞠為茂草"。
1.謂盡力平息禍亂。
1.謂彎著身子,低聲下氣。
1.困窘憂傷。
1.謂判決發(fā)付行刑。鞠,通"鞫"。
1.亦作"鞠藭"。
2.即山鞠?。中藥名。能驅寒御濕。
1.見"鞠窮"。
1.鞠和壤。古代兩種游戲用具。
1.窮困的人。
1.古代受封婦女的禮服。
1.撫養(yǎng)照顧。
1.古代蹴鞠的區(qū)域﹑場所。
1.蟲名。
1.謂雜草塞道。形容衰敗荒蕪的景象。鞠,通"鞫"。
1.審訊。鞠,通"鞫"。
1.古代的踢球游戲。
1.審訊囚禁。鞠,通"鞫"。
1.亦作"鞠讻"。極大的災禍。鞠,通"鞫"。
2.謂告誡將有災禍。
1.見"鞠兇"。
1.審訊。鞠,通"鞫"。
1.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嬪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葉始生。
1.撫養(yǎng);養(yǎng)育。語本《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毛傳"鞠﹐養(yǎng)也。"鄭玄箋"育﹐覆育也。"
2.猶生育。
1.審理案件。鞠,通"鞫"。
1.古代蹴鞠場所。
2.指地下室。
1.古代球場。四周以墻圍成院,故稱。
1.古代畫翟羽為飾的黃色后妃禮服。
1.古代打球的器仗。
1.古代打球的棍棒。
1.謂撫育稚幼。
1.撫育。粥,通"育"。
1.稚子。
1.審訊定罪。鞠,通"鞫"。
1.躬身小跪。表示恭敬或諂媚。
1.亦作"鞫案"。
2.審訊考問。
1.見"鞫按"。
1.審訊后報告。
1.審問判決。
1.審訊判決。
1.審問查驗。
1.審訊拷問。
1.猶鞫治。
1.審問案情。
1.審理罪案。
1.慣于惡語中傷他人的奸邪之人。
2.審訊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