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值得重視的;重大的。
2.
名詞
重大的值得重視的東西。
3.
動詞
索取。
4.
動詞
請求;要求(后面必帶兼語)。
5.
動詞
助動詞。表示做某事的意志。
6.
動詞
需要。
7.
動詞
應(yīng)該,必須。
8.
動詞
表示估計(用于比較)。
9.
副詞
將要。
10.
連詞
連詞,要是,若,如果。
11.
連詞
表示非此即彼;要么。
12.
動詞
希望;想。
13.
動詞
希望得到或保持。
1.
會計之簿書。
1.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賞誅。
2.出自《呂氏春秋·具備》自今以來,袒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袒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
2.
綱要;要點。
1.出自《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故其治國也,察要而已矣。
2.出自《漢紀(jì)·昭帝紀(jì)》霍光知時務(wù)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3.出自《進(jìn)學(xué)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4.出自《中國小說史略》《七略》今亡,班固作《漢書》,刪其要為《藝文志》。
3.
重要;主要。
1.出自《孝經(jīng)·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
2.出自《贈胡君宗器序》故蒞官之則,莫要廉以修身也。
3.出自《書信集·致母親》大人的胃病,近來不知如何,萬乞千萬小心調(diào)養(yǎng)為要。
4.
權(quán)柄。
1.出自《韓非子·揚權(quán)》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2.出自《鹽鐵論·國疾》今公卿處尊位,執(zhí)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於天下,而勤勞百姓。
3.出自《三國志·魏志·王凌傳》廢立大事,勿為禍先
5.
指重要的地位或職務(wù)。
1.出自《晉書·呂光載記》以吾二人久居內(nèi)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禍及人,深宜慮之。
2.出自《北齊書·杜弼傳》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6.
少;簡略。
1.出自《書·畢命》政貴有恒,辭尚體要。
2.出自《荀子·王霸》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詳。
7.
扼守。謂扼守險要。
1.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今我令樓緩先要成皋之口,周被下潁川兵塞??轅、伊闕之道,陳定發(fā)南陽兵守武關(guān)。
2.出自《鹽鐵論·險固》韓阻宜陽、伊闕,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鄭。
8.
討。表示希望將某種事物歸自己占有。
1.出自《賀進(jìn)士王參元失火書》足下前要仆文章古書,極不忘,候得數(shù)十幅乃并往耳。
2.出自《兒女英雄傳》〔這姑娘〕聽了這話早把那要刀的話且擱起。
3.出自《子夜》什么!又來要錢了!
4.出自《在風(fēng)雪里》今天這兒要點吃的,明天那兒要點吃的。
9.
想;希望。
1.出自《竹徑》詩若要添風(fēng)月,應(yīng)除數(shù)百竿。
2.出自《水滸傳》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便可破得。
3.出自《儒林外史》在家日日看見老妻悲慟,心下不忍,意思要到外面去作游幾時。
4.出自《子夜》他常到某某屋頂花園巡閱,也為的是要物色人才!
10.
使;讓;叫。
1.出自《文選·陸機(jī)〈吊魏武帝文〉》掃云物以貞觀,要萬涂而來歸。
2.出自《水滸傳》柴進(jìn)知道,哪里肯要他壞錢。
3.出自《子夜》是他的老婆,應(yīng)該要他去管束!
4.出自《山鄉(xiāng)巨變》要孩子把瞎子叫來,恭恭敬敬,請他坐在堂屋里。
11.
得當(dāng);恰如其分。
1.出自《荀子·禮論》禮者,以財物為用,以貴賤為文,以多少為異,以隆殺為要。
12.
應(yīng)當(dāng);必須。
1.出自《世說新語·文學(xué)》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2.出自《送譚三藏入京》持咒力須資運祚,度人心要似虛空。
3.出自《儒林外史》這話要來問我才是,你那里知道。
4.出自《第四病室》人家病重的要休息,要靜養(yǎng),你懂得規(guī)矩的。
13.
總之;總歸。
1.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wù),要以成功為統(tǒng)紀(jì),豈可緄乎?
2.出自《送王員外歸朝》詩往來無盡日,離別要逢春。
3.出自《聊齋志異·鴉頭》母姊雖忍,要是骨肉,但囑勿致傷殘,是所愿耳。
14.
將要。表示事物發(fā)展演變的趨勢。
1.出自《后漢書·廣陵厲王胥傳》人生要死,何為苦心?
2.出自《答周友山書》我因人說要拆毀湖上芝佛院,故欲即刻蓋閣於后,使其便於一時好拆毀也。
3.出自《紅樓夢》寧榮兩府復(fù)了官,賞還抄的家產(chǎn),如今府里又要起來了。
4.出自《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給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15.
相對比而言,表示比較、估計。
1.出自《家》他的年紀(jì)稍微輕一點,臉也要瘦些,但是一雙眼睛非常地明亮。
2.出自如:院子里樹蔭底下要比房子里涼快些。
16.
連詞。表示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倘若”。
1.出自《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若不餐,動經(jīng)三十五十日;要餐,頓可食六七十料不足。
2.出自《張滿貞》她生性寬厚,善于跟著各種作風(fēng)不同的同志和睦地相處,要我就不行。
3.出自《紅樓夢》沒有什么說的便罷;要有話,只管回二奶奶,和太太是一樣兒的。
4.出自《戈壁灘上的春天》四月底了。要在北京,這時候正是百花盛開的好季節(jié)。
5.出自《老殘游記》誰要再來替于家求情,便是得賄的憑據(jù)。
17.
連詞。表示選擇,相當(dāng)于“要么……要么……”。
1.出自如:要就給他,要就不給他,總該明確一下態(tài)度。
2.出自如:要就去,要就不去,你該有個決定。
18.
關(guān)閉。
1.出自《呂氏春秋·悔過》師行過周,王孫滿要門而窺之,曰:“嗚呼!是師必有疵。若無疵,吾不復(fù)言道矣!”
19.
見“要子”。用麥稈、稻草等臨時擰成的繩狀物,用來捆麥子稻子等。
20.
見“要子”。捆貨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條狀物。
1.出自如:鐵要子。
21.
指險要之處。
1.出自《為曹洪與魏文帝書》彼有精甲數(shù)萬,臨高守要,一人揮戟,萬夫不得進(jìn)。
2.出自《中西紀(jì)事·粵東要撫》且伊被人恐嚇,奏報粵省情形,妄稱地理無要可扼,軍器無利可恃。
22.
指要訣。
1.出自《請減五路城堡札子》夫?qū)⒅侗q弈之於棋,善弈者,置棋雖疏,取數(shù)必多,得其要而已。
23.
指月計的總帳。
1.出自《周禮·天官·小宰》月終則以官府之?dāng)⑹苋豪糁?/p>
2.出自《時令論上》舉五谷之要。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