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妖怪,神話、傳說或童話中稱模樣奇怪可怕、有魔法的害人精靈。
2.
形容詞
邪惡荒誕而迷惑人的。
3.
形容詞
裝束奇特,作風不正派(多指女性)。
4.
形容詞
〈書〉艷麗;嫵媚。
1.
艷麗。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近之既妖,遠之有望。
2.出自《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3.出自《詠西施》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鈿飾。
4.出自《怨別》曲比玉如花貌。妖,無福也難消。
2.
指反常、怪異的事物。
1.出自《左傳·莊公十四年》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2.出自《呂氏春秋·慎大》晝見星而天雨血,此吾國之妖也。
3.出自《后二十九日復(fù)上書》天災(zāi)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
4.出自《老學庵筆記》蜀孟氏時,苑中忽生百合花一本,數(shù)百房,皆并蒂……至今尚存。乃知草木之妖,無世無之。
5.出自《資治通鑒?唐則天后長安元年》凡物反常皆為妖。
3.
指動物或植物變成的會害人的精怪。
1.出自《搜神記》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為妖,以犬試我,遮莫千試萬慮,其能為患乎?”
2.出自《任氏傳》任氏,女妖也。
3.出自《聊齋志異·阿英》如其妖也,請速行,幸勿殺吾弟。
4.出自《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邪怪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
4.
有妖術(shù)的人。
1.出自《中國小說史略》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5.
淫邪;不正。
1.出自《后漢書·梁冀傳》梁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
2.出自《靖安幽谷亭》詩一不謹所守,名聲別妖姧。
6.
指虛幻而不真實的假象。
1.出自《論衡·紀妖》夫非實則象,象則妖也,妖則所見之物皆非物也,非物則氣也。
2.出自《論衡·紀妖》天道難知,使非,妖也;使是,亦妖也。
7.
通“夭”。年少,年幼。
1.出自《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
2.出自《史記·周本紀》﹝有夫婦﹞逃於道,而見鄉(xiāng)者后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
8.
通“夭”。短命,早死。
1.出自《聊齋志異·聶小倩》小倩,姓聶氏,十八妖殂,葬於寺中。
9.
借指美女。
1.出自《春日》詩歌妖弄曲罷,鄭女挾琴歸。
10.
指邪惡之人。
1.出自《荀子·大略》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
2.出自《原道救世歌》第一不正淫為首,人變?yōu)檠熳畈_。
11.
用同“幺”。參見“妖麼”。
1.出自《寄黃梨洲先生求為先人志墓》詩妖么得志逞報復(fù),一網(wǎng)盡矣心所甘。
1.形容沒有容身之地。
1.猶身邊。
1.見"身先士卒"。
1.身世顯赫,聲名遠揚。
1.身體和精神。
2.心思;精神。
1.身體衰弱,精神不振。
1.見"身心交病"。
1.星命家語。舊指注定人命運的星宿。迷信者認為天上的星象與人的禍福夭壽有關(guān),故稱。
1.身體;形體。
1.猶體形。
1.指為某種信念而舍棄生命。
1.身體的腰部;身材。
1.指賣身錢。
1.身體的影子。
2.指人或物的形象。
3.身體和影子。
1.自身的過錯。
1.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朗,氣質(zhì)秀美。
1.形容人心神清爽。
2.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明,氣質(zhì)爽朗。
1.謂心神清朗,資質(zhì)秀美。
1.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
2.形容人長得神態(tài)清明,氣質(zhì)爽朗。
1.猶言心不在焉。
1.神龍。
1.神明的地域。猶言仙境。
2.神奇深幽處。參見"神區(qū)鬼奧"。
1.指神奇深幽的地方。
1.神奇的軀體。
1.神韻趣旨。
1.指鬼神具有的支配人們命運的權(quán)力。常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所宣揚和利用。
2.天主教用語。指神所賦予的權(quán)力,絕對不可侵犯。認為神職人員有神所賦予的權(quán)力,通過行使圣事或其他宗教儀式,可使教徒獲得神的恩寵或罪的赦免。
1.靈異之泉。多指溫泉。
1.拳術(shù)名。流行于義和團內(nèi)的"神助義和拳"的簡稱。
1.清末秘密會社之一,因傳習義和拳(即神拳)而得名。
1.瑞鳥。謂鳳。
1.人體穴位名。位于臍正中。
2.天上的宮闕。
1.謂神和人。
2.神奇非凡的人。謂其姿容﹑行止﹑技藝等非常人所及。
3.猶神仙。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謂修真得道而長生不死的人。
1.即神農(nóng)。
1.神妙的姿容。
2.指精神容貌。
1.精神融和氣息通泰。
1.神的乳汁。指雨水。
1.神異的吉兆。
1.亦作"神叡"。
2.神明圣哲。
1.宋代軍伍名。
1.見"神睿"。
1.形容心神極為驚恐不安。
臉色,態(tài)度神色極不自然|神色焦慮。
1.兇神惡煞。
2.猶言神通。有本領(lǐng)。
1.神話中謂神仙所居住的山。
1.謂禪位出于神明之意。嬗,"禪"的古字。
1.傷神,傷心。
1.野外的美稱。
1.東漢黃巾軍領(lǐng)袖張曼成起兵時的稱號。
1.亦作"神蚮"。
2.具有靈性的蛇。古代神話﹑傳說認為蛇有靈性,能自身斷而復(fù)續(xù),且能興云致雨,故以神稱之。
1.古代祭祀社神的場所。
2.日本神道教祭神的場所。或稱神宮。原為各村落共行農(nóng)事儀禮處,后逐步發(fā)展為興建舍宇﹑神殿,按時祭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