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瑞鳥。謂鳳。
1.亦作"吃里扒外"。
2.比喻受這一方好處,卻暗為另一方效勞。
1.亦作"吃力"。
2.辛苦;勞累。
3.費力。
4.謂經得起壓力。
1.亦作"吃力不討好"。
2.費力而得不到好效果。
1.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術》。
1.亦作"吃利"。
2.獲利。
1.梵語krita的譯音。意謂賤人。
1.舊時指靠當兵過日子。
2.指口糧。
1.猶飯量。
1.亦作"吃了老娘洗腳水"。
2.比喻中了圈套,受了騙。
1.比喻因對敵斗爭方法笨拙,敵方未受損害,自己卻先遭殃。
1.謂和平時期當兵。
1.方言。被別人屈著中指指節骨鑿頭額。
1.喜歡別人對己諂媚奉承。
1.方言。猶吞沒。
1.忍受苦悶。
1.謂要明做不要暗做。
1.猶言吃奶氣力。
1.形容一個人所能有的最大力氣。
1.幼兒腔調。形容聲音稚嫩。
1.生氣,惱火。
1.說話遲鈍且結結巴巴。
2.謂不善言辭。
3.指文字佶屈聱牙。
1.猶遭殃,受罪。
1.方言。受斥責;挨批評。
1.猶言碰釘子。
1.亦作"吃屁"。
2.比喻隨聲附和。
1.亦作"吃洴"。
2.謂凝滯不散。
1.亦作"吃敲才"。
2.詈詞。猶言該打死的家伙。敲,打死。
1.亦作"吃敲材"。同"吃敲才"。
1.亦作"吃敲賊"。
2.吃敲才。
1.吃交,跌交。
1.亦作"吃巧"。
2.舊時浙人風俗,每逢七夕,聚飲于門首,謂之吃巧。
1.吃尚未成熟的谷物。多因糧食不夠。
1.接受宴請。
1.忍受委屈。
1.亦作"吃拳"。
2.被拳打。
1.比喻舊社會剝削階級殘酷地剝削和壓迫窮人。
1.亦作"吃肉不吐骨頭"。亦作"吃死人不吐骨頭"。
2.比喻極端貪婪﹑兇惡。
1.比喻得了別人好處,就不能秉公辦事。
1.見"吃人不吐骨頭"。
1.謂接受以溫和手段提出的要求,拒絕以強硬手段表示的脅迫。
1.方言。吃午飯。
1.方言。挨打。
1.比喻粗野﹑不通情理。
1.亦作"吃虱留大腿"。
2.形容小氣,慳吝。
1.亦作"吃虱子留后腿"。
2.形容小氣,慳吝。
1.亦作"吃十方"。
2.佛經稱八方上下為十方⊥尚靠信徒布施,四處化緣度日,故稱"吃十方"。
1.指食物。
2.特指飯菜。
1.比喻做了某事卻不肯承認做過這件事。
1.亦作"吃受"。
2.承受;忍受。
1.猶言吃軟不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