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煙、氣等)接觸物體,使變顏色或沾上氣味。
2.
動詞
熏制(食品),用煙火或花、草等接觸食品,使帶上某種氣味。
3.
形容詞
和暖。
4.
動詞
因接觸時間長而受到的影響。
5.
名詞
(Xūn)姓。
1.
亦作“燻”。亦作“爋”。
2.
燒灼,火燙。
1.出自《詩·大雅·云漢》我心憚暑,憂心如熏。
3.
用火煙熏炙。
1.出自《周禮·秋官·翦氏》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陀。
3.出自《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臣聞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則?所托者然也。
4.出自《西游記》本欲來的,只是弟子被煙熏了,不能駕云。
5.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八》那天的看客,什么也不懂而胡鬧的很多,都應該用大批的蚊煙,將它們熏出去的。
4.
熏制;焙制。
1.出自《駱駝祥子》白干酒的辣味,混合上熏醬肉味,顯得特別的濃厚沉重。
2.出自《財神和觀音》這茶葉是他自己的茶公司為他特熏的。
5.
侵染。
1.出自《拾遺記·燕昭王》﹝荃蕪之香﹞出波弋國,浸地則土石皆香……以熏枯骨,則肌肉皆生。
2.出自《代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草露夜沾衣。
3.出自《清平樂》詞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4.出自《題臨安邸》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出自《龍須溝》臭鞋、臭襪、臭溝、臭水、臭人、臭地,熏得我七竅冒黑煙。
6.
指逐漸積累。
1.出自《法苑珠林》出家之人,未犯之前,念念入道,善業已熏,福基已厚,雖有微惡,輕愧而造,不能傾動。
7.
用言語逐漸影響、說服人。
1.出自《客座贅語·詮俗》以語漸漬之,俾其從,曰熏。
8.
通“曛”。參見“熏夕”。黃昏。
1.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
9.
通“纁”。絳色。參見“熏裳”。
1.出自《穀梁傳·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為之緇衣熏裳。
10.
用同“薰”。參見“熏陸”。
1.出自《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歌謠非大雅,捃摭為小說;上可補熏莖,傍堪跐芽蘗。
11.
用同“釁”。以香料涂身。
1.出自《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12.
火煙;火煙上出。
1.出自《墨子·節葬下》秦之西有儀秉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
2.出自《說文·屮部》熏,火煙上出也。
3.出自《許長史舊館壇碑》蘭缸烈耀,金爐揚熏。
4.出自《法苑珠林》手中之香,勃焉自然,芳煙直上,其氣聯云,余熏葳蕤,溢於衢路。
13.
引申指拒絕。參見“熏人”。
1.出自《癸巳存稿·熏》凡熏人者,亦曰嚇人也。《詩·桑柔》云:“反予來赫。”傳云:“炙也。”箋云:“口拒人為赫。言汝反來赫我,出言悖怒。”
1.朝堂上設在戶牖之間的華美的屏風。天子負扆南向而立。因借指天子。
1.猶云屏。簾幕。
1.高厚的情誼。
1.指節操高潔的隱逸之士。
①云;陰云云翳蔽日|太空云翳終當散。②眼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云翳早退,瞳子重生,已然黑白分明。
1.《莊子.逍遙游》﹕"﹝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后因以"云翼"稱大鵬的翅膀。
2.比喻遠大的志向﹑抱負。
1.云翳﹐陰云。
2.云色濃黑。
1.云的遮陰。
2.蔭庇﹔庇覆。
1.云母的一種。
2.云氣的精華﹐甘露。
3.泛指露珠﹐水珠。
4.指白色的花。
5.唐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名。傳說裴航過藍橋驛﹐以玉杵臼為聘禮﹐娶云英為妻◇夫婦俱入玉峰成仙。事見唐裴铏《傳奇.裴航》。詩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 6.唐代鍾陵著名歌姬名。唐羅隱《嘲鍾陵妓云英》詩﹕"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后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1.云的影像。
2.比喻婦女的美發。
1.高墻。
1.云陣奔涌﹐狂風發作。形容文章氣勢磅礴。
1.見"云涌飆發"。
1.形容男女間情意纏綿。
1.為云霧所籠罩的窗戶。
1.茶的別稱。
2.酒。
3.傳說中的仙藥。
1.神仙以云為車﹐故稱。
2.泛指華美的車子。
1.云煙籠罩的小島。
1.語本《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后因用"云雨池"比喻才能無法施展的環境。
1.喻指行茍且之事的女子。
1.謂馭云而行。傳說仙人以云為車。
2.稱人死去的婉辭﹐猶仙逝。
1.言喻。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環境。
2.漢揚雄與王褒的并稱。語出《文選.班固》﹕"秦漢之所極觀﹐淵云之所頌嘆。"李善注﹕"《漢書》曰﹕王子淵為《甘泉頌》。又曰﹕楊子云奏《甘泉賦》。"后因用"云淵"稱以文章名世的人。
1.云和月。有時也指云中的月。
2.古代婦女的一種飾物。
1.見"云岳"。
1.華麗的文采。
1.即云夢澤。
1.僧道的房舍。
1.道教語。指顏面。
1.懸于半空中的棧道。
1.語出《詩.大雅.棫樸》﹕"倬彼云漢﹐為章于天。"鄭玄箋﹕"云漢之在天﹐其為文章﹐譬猶天子為法度于天下。"后用"云章"指帝王的文章。
2.指文彩蜚然的文章。
3.彩云。
4.道教的典籍。
1.云片。
1.輕柔飄灑似云霧的帷帳。
2.指蔽天的云。
1.見"云爾"。
1.女子濃黑的頭發。
2.泛指頭發。
1.亦作"云帆"。
2.白色的船帆。
3.借指船。
1.亦作"云旛"。
2.飾有云形圖案的旗幟。
3.出殯時用的靈幡。
1.見"云幡"。
1.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態反復無常。
僧道、隱士的居所疊石構云房|春夢閉云房|云房空見有仙經。
1.白色的脂肪。喻指白紙。
1.繪有云彩圖案的船。
1.云陣飛行。
2.指雨云興起。
3.在云中飛行。高飛。
4.比喻快速行進。
5.比喻才情奔放。 6.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因用"云飛"謂奮發有為。 7.比喻遠走高飛。 8.飄揚貌。 9.道教語。謂升天成仙。
1.比喻消失。
2.比喻懸殊極大。
1.比喻消逝。
1.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復存在。
1.翻騰貌。
2.比喻喧騰。
1.指白雪。
2.指竹子上的白色粉末。
3.云母粉。
1.借指自然風光。
1.亦作"云峰"。
2.高聳入云的山峰。
3.狀如山峰的云。
4.山名。在今山東省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