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官府中級別較小的官。
2.
副詞
文言副詞,全,都。
3.
名詞
姓。
1.
亦作“縃”。
2.
觀察。
1.出自《詩·大雅·公劉》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2.出自《荀子·君道》狂生者不胥時而落。
3.
偵緝。
1.出自《周禮·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起軍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
2.出自《周禮·秋官·士師》﹝士師﹞掌鄉合州黨族閭比之聯,與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罰慶賞。
4.
等待。
1.出自《管子·大匡》召忽曰:“何懼乎?吾不蚤死,將胥有所定也。”
2.出自《戰國策·魏策四》韓且坐而胥亡乎?
3.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佚書殘叢·十問》敵人圓陳以胥,因以為固。
4.出自《史記·趙世家》太后盛氣而胥之。
5.出自《李君墓志銘》其刺史不悅於民,將去官,民相率喚嘩,手瓦石,胥其出,擊之。
5.
喜樂。
1.出自《詩·大雅·韓奕》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2.出自《述行賦》翩翩獨征,無儔與兮。言旋言復,我心胥兮。
3.出自《重陽中外同歡以詩言志》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
6.
跟從;相隨。
1.出自《管子·樞言》人進亦進,人退亦退,人勞亦勞,人佚亦佚,進退勞佚,與人相胥。
2.出自《原道》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3.出自《陳乾初先生墓志銘》至所謂繼善成性,則幾求之父母未生之前,幾何不胥天下而禪乎?
7.
疏遠。
1.出自《莊子·應帝王》是於圣人也胥易。
2.出自《尚書大傳》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后、御侮。
8.
相互。參見“胥怨”。
1.出自《書·盤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于眾?
2.出自《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
3.出自《詩·小雅·角弓》兄弟昏姻,無胥遠矣。
4.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睊睊胥讒,民乃作慝。
5.出自《江有楓》詩二室之間,有槭樹焉,與江南楓形胥類。
6.出自《寧野軒銘》蕩蕩流俗,機詐日繁。上下胥欺,莫知其艱。
9.
皆,都。
1.出自《詩·小雅·角弓》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上》云飛揚兮雨滂沛,於胥德兮麗萬世。
3.出自《盜賊中》善氣既應,年谷胥熟。
4.出自《懷香記·醉誤佳期》堪夸并蒂蓮,羨清芬胥茂,雅艷同妍。
5.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宣統三年九月十四日上諭》總之,國步阽危,至今已極,胥賴我軍民宏濟艱難,互相維助。
10.
盡。
1.出自《孟子·萬章上》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
11.
頃刻,一會兒。
1.出自《莊子·至樂》胡蝶胥也化而為蟲。
12.
語氣助詞。
1.出自《詩·小雅·桑扈》君子樂胥,受天之佑。
2.出自《涼雨》詩習習涼風,泠泠浮飆。君子樂胥,於其賓僚。
13.
木名。后作“楈”。
1.出自《管子·地員》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種木胥容,榆桃柳楝。
14.
姓。春秋時晉有大夫胥臣。參閱《通志·氏族三》。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胥氏,晉大夫胥臣之后,以字為氏,或言出赫胥氏之后。
15.
有才智的人。
1.出自《周禮·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2.出自《周禮·秋官·序官》通夷狄之言者曰象;胥,其有才知者也。
3.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悲《伐檀》,樂樂胥。
16.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1.出自《逸周書·作雒》凡工、賈、胥、市;臣、仆,州里,俾無交為。
2.出自《行難》某胥也,某商也,其生某任之,其死某誄之。
3.出自《寓簡》有老吏前致詞曰:“某,胥也,而肄於禮官。”
4.出自《聊齋志異·促織》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
17.
古代樂官。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龠師學戈,龠師丞贊之。胥鼓南。
2.出自《禮記·喪服大記》大胥是斂,眾胥佐之。
18.
蟹醬。
1.出自《說文?肉部》胥,蟹醢也。
1.唐玄宗時名臣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飂的并稱。兩人皆以文章顯世,時號"燕許大手筆"。見《新唐書.蘇飂傳》。
1.宴飲敘談。
1.宴飲戲謔。
1.宴飲談說。
1.燕子。
2.安適貌;和樂貌。
3.喻嬌妻美妾。
1.比喻嬌妻美妾或年輕女子。
1.謂女子出嫁。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1.平時的生活供養。
1.古天子宴群臣時所著之服。《禮記.王制》"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鄭玄注"凡養老之服,皆其時與群臣燕之服。"孔穎達疏"以《經》云,夏后氏燕衣而養老,周人玄衣而養老,周人燕用玄衣,故知養老燕群臣之服也。"又"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廟。"一說,"燕衣"為古天子退朝閑居時所著之服。見孫希旦集解。
1.《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毛傳"燕,安也。"朱熹集傳"詒,遺;燕,安……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后以"燕詒"謂使子孫后代安吉。
1.見"燕詒"。
1.謂似燕飛之迅捷。
2.逸樂。
1.《詩.大雅.文王有聲》"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毛傳"燕,安;翼,敬也。"孔穎達疏"思得澤及后人,故遺傳其所以順天下之謀,以安敬事之子孫。"陳奐傳疏"詒,遺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謀遺其孫子也。"后以"燕翼"謂善為子孫后代謀劃。
2.指輔佐。
3.燕的翅膀。
1.聚會在一起吃酒飯。燕,通"宴"。
1.比喻相愛的青年男女。
1.猶穿鑿。
1.指東晉時北燕頌揚祖先功德的詩歌。
1.亦作"燕游"。
2.閑游;漫游。
3.宴飲游樂。
1.《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中詠送別,以"燕燕于飛"起興◇因以"燕于飛"為送別之典。
1.指燕地。
2.指燕地的美女。亦泛指舞女。
1.傳說中的一種魚。
1.宴享歡娛。
1.供休息用的屋宇。
1.舊時一種狹長而兩旁有羽翼狀裝飾的酒杯。
1.有燕子繞飛其間的小雨。
1.宴飲敘談。《詩.小雅.蓼蕭》"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鄭玄箋"天子與之燕而笑語。"朱熹集傳"燕,謂燕飲。"
2.閑談;親切交談。
3.指燕子鳴叫。
4.指燕子鳴聲。
1.同"燕語鶯啼"。
1.燕子﹑黃鶯鳴叫。形容春天美景。
2.比喻年輕女子嬌聲談笑。
1.如玉的燕地美女。亦泛指美女。唐杜甫《獨坐》詩之一"暖老須燕玉,充饑憶楚萍。"仇兆鰲注"舊注古詩'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須燕玉,所謂八十非人不暖也。"一說,指楊伯雍種玉事。伯雍種玉之無終山為古燕地,故稱美玉為"燕玉"。錢謙益箋注"顧大韶曰燕玉,正用玉田種玉事也。按《搜神記》伯雍葬父母于無終山,有人與石一斗,令種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伯雍求之,要以白璧一雙。伯雍至玉田,求得五雙,徐氏妻之。在北平城西北百三十里,有無終城,故燕地也,今為玉田縣。"
1.安樂。譽,通"豫"。
1.宴飲娛樂。
2.安樂。
1.比喻相愛的男女約會的時日。
1.形容迅捷威猛。
1.古燕國和越國。燕在北,越在南,因用以泛指相距遙遠之地。
2.借指遙遠的故鄉。
1.五代時,后晉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見《新五代史.晉高祖紀》◇以"燕云"泛指華北地區。
2.指明代京都地區。
1.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賂契丹,借契丹力以建立后晉王朝。十六州為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云﹑應﹑寰﹑朔﹑蔚,約當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地區。
1.即戰國時燕昭王◇代稱其為渴于求賢之君。
1.見"燕館"。
1.燕昭王喜愛駿馬◇作求賢之典。
1.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
1.見"燕臺"。
1.指戰國時燕趙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帶。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后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1.古代燕趙多慷慨激昂之士,后以"燕趙風"指剛強不屈的氣概。
1.指舞女歌姬。
1.《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后以"燕趙人"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1.泛指美女。
1.墨的別名。
1.草名。可作紅色染料。
2.即胭脂。一種紅色的顏料。婦女用作化妝品。亦用作國畫的顏料。
3.泛指紅色。
4.指美女。
5.喻鮮血。 6.古劍名。 7.漢時匈奴王單于正妻的稱號。 8.山名。 9.泛指北地;邊地。
1.見"燕脂坡"。
1.即胭脂。一種紅色的顏料。
2.泛指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