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戌】的拼音、怎么讀

戌

拼音: qu,xū

繁體:戌

筆畫:6

部首:戈

五筆:dgnt

結構:半包圍

五行:土

基本釋義

1.

名詞

地支的第十一位。

2.

名詞

戌時,十二時辰之一,指晚上七點到九點。

詳細釋義

1.

亦作“銊”。

2.

夏正建寅,九月為戌。

1.出自《史記·律書》九月也,律中無射……其于十二子為戌。

2.出自《晉書·樂志上》九月之辰謂為戌,戌者滅也,謂時物皆衰滅也。

3.

十二時辰之一。即晚上七時至九時。參見“戌時”。

1.出自《論衡·說日》五月之時,日出于寅,入于戌。

2.出自《西游記》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

4.

十二生肖屬狗。參見“戌生命”。

1.出自《論衡·物勢》戌……其禽犬也。

5.

指西北偏西方向。古代陰陽五行家將地支和四方相配,子在正北,卯在正東,午在正南,酉在正西。戌在酉、子之間,于位為西北偏西。

1.出自《風俗通·祀典·風伯》戌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

2.出自《宋史·樂志十一》表于辰位,伏于戌方。

6.

見“戌削”。清瘦貌。

1.出自《上云樂》詩康老胡雛,生彼月窟。嶄巖容儀,戌削風骨。

2.出自《明史·奸臣傳·嚴嵩》嚴嵩,字惟中,分宜人。長身戌削,疏眉目,大音聲。

3.出自《羅季子誄》身則戌削,志堅金石。

4.出自《姜齋詩話》次則孫仲衍之暢適,周履道之蕭清,徐昌谷之密贍,高子業之戌削,李賓之之流麗,徐文長之豪邁,各擅勝場,沈酣自得。

7.

見“戌削”。形容衣服裁制合體。戌,也寫作“卹”、“恤”。參見“卹削”。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抴獨繭之褕袉,眇閻易以戌削。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衯衯裶裶,揚袉戌削。

3.出自《云陽草堂記》山容嬋娟,云衣戌削。

8.

見“戌削”。高聳特立貌。

1.出自《中巖》詩赤巖倚竛竮,翠邏森戌削。

9.

見“戌削”。謂志行高潔。

1.出自《文學劉君昆映墓志銘》間有初能戌削者,亦欣然與定交。

10.

姓。唐有河陽令戌盈孫。見《姓氏尋源》。

1.出自《姓氏尋源》戌氏,韻譜云:唐河陽令戌盈孫。

11.

地支的第十一位。

1.出自《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

12.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或紀日。如周共和三年為壬戌年。

1.出自《春秋·隱公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經用

1.經常用度。

2.耐用。


經遠

1.經涉遠途。

2.謂作長遠謀劃。


經苑

1.稱東漢任末。


經院

1.佛寺中庋藏﹑講論佛經之處。

2.指基督教教會學院。


經院哲學

歐洲中世紀在學院中講授的以解釋基督教教義為內容的哲學,實際上是一種神學體系。由于采用煩瑣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也叫煩瑣哲學。


經月

1.指太陰歷月亮經歷一次朔望的標準時間;整月。


經贊

1.見"經體贊元"。


經折

1.折疊式的狹長小簿本。舊時多用以記錄備忘事宜。

2.又特指記帳的小折子。


經折裝

1.也叫梵夾裝。圖書裝訂方式之一。以卷子長幅改作折疊,成為書本形式,前后粘以書面,佛教經典多用此式。它是從卷軸裝演變而來的,因卷軸裝展開和卷起,都很費時,改用經折裝后,較為方便。凡經折裝的書本。都稱"折本"。


經紙

1.道教﹑佛教用于經籍﹑符咒的黃色紙張。


經制

1.治國的制度。

2.經理節制。


經制錢

1.始于北宋宣和年間的一種附加雜稅。


經帙

1.見"經帙"。


經治

1.籌劃治理。


經咒

1.亦作"經咒"。

2.某些宗教的經文與咒文。


經資

1.念經的報酬。


經總

1.見"經總制錢"。


經總錢

1.見"經總制錢"。


經總制錢

1."經制錢"和"總制錢"的并稱,宋代的附加雜稅。前者始于北宋宣和年間,陳遘以發運使兼經制使督理東南地區財賦,加征賣酒﹑典賣田宅的牙稅,常賦外的頭子錢,以及其他項目的稅金,稱經制錢。其后翁彥國為總制使,效其法別立名目征稅,稱總制錢。


經坐

1.猶言正襟危坐。


莖英

1.《五莖》與《六英》的并稱。皆古樂名。


秔稻

1.粳稻。


秔飯

1.粳米作的飯。


秔禾

1.粳稻。


秔穄

1.泛指莊稼。穄﹐禾屬﹐似黍而不黏﹐也叫糜子。


秔糧

1.粳稻。


秔稌

1.粳稻與糯稻。


荊寶

1.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資質。


荊璧

1.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荊布

1."荊釵布裙"之省。

2.用為對己妻的謙稱。


荊岑

1.荊山。泛指古楚國境內的高山。語出漢王粲《登樓賦》"蔽荊山之高岑。"

2.指荊南地區。


荊釵

1.荊枝制作的髻釵。古代貧家婦女常用之。

2.借指貧家婦女。

3.指《荊釵記》。元柯丹丘作。現今流傳者多為明人改本。寫宋王十朋與妻錢玉蓮雙雙拒絕權貴威逼,夫妻忠貞相愛的故事。


荊釵記

南戲劇本。作者不詳。清代有元人柯丹丘作一說。今存本為明人改本。敘錢玉蓮拒絕富豪孫汝權的求婚,寧嫁以荊釵為聘的窮書生王十朋。王中狀元后,因拒絕贅為丞相女婿,被派往潮陽。孫汝權偽造休書,玉蓮投江自殺遇救◇經種種曲折,夫妻團圓。近代許多劇種有此劇目。


荊柴

1.荊室柴門。謂貧者之居。


荊楚

1.荊為楚之舊號,略當古荊州地區,在今湖北湖南一帶。

2.木名。古時用為刑杖。


荊樲

1.猶荊棘。


荊凡

1.西周時代的荊國(楚國)和凡國。荊國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荊山一帶;凡國故址在今河南省輝縣西南。《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凡﹐國名﹐在汲郡共縣。"后以"荊凡"比喻存亡無定。


荊飛

1.春秋時楚國勇士次非。


荊扉

1.柴門。


荊婦

1.對人稱己妻的謙詞。


荊高

1.荊軻和高漸離的并稱◇泛指任俠行義的人。


荊歌

1.楚歌。指楚狂接輿之歌。見《論語.微子》。

2.指荊軻之歌。見《史記.刺客列傳》。


荊革

1.荊條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荊公

1.對宋王安石的尊稱。安石曾被封為荊國公。


荊關

1.柴門。

2.荊門山。泛指險要之地。

3.五代畫家酒﹑關仝師徒以擅畫山水齊名,故并稱"荊關"。


荊冠

1.用荊條編制的帽子。傳說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前,兵丁曾編棘冕,冠其首,戲稱之為"猶太人的王"。


荊國

1.春秋時楚國的舊稱。

2.漢初侯國名。


荊花

1.即紫荊花。觀賞植物,春天開花,花紫紅色,布滿全枝,連成一片,爛漫如朝霞。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藉沒

1.沒收。藉,通"籍"。


藉靡

1.縛,捆綁。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买车| 兴宁市| 中江县| 福安市| 乌鲁木齐县| 友谊县| 赤水市| 宁安市| 孙吴县| 慈溪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公安县| 灌阳县| 错那县| 会理县| 儋州市| 洛扎县| 海南省| 盱眙县| 北辰区| 察雅县| 贺州市| 龙海市| 佛教| 左贡县| 郧西县| 廊坊市| 镇巴县| 大冶市| 平泉县| 泸溪县| 桦甸市| 福泉市| 安吉县| 蓝山县| 炉霍县| 高邮市| 紫金县| 堆龙德庆县|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