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區別;劃分。
2.
名詞
地區;區域。
3.
名詞
行政區劃單位,有跟省平級的自治區和比市低一級的市轄區等。
1.
隱匿。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吾先君文王(楚文王)作仆區之法。
2.出自《說文·匸部》區,踦區,臧隱也。
2.
區域。有一定界限的地方或范疇。
1.出自《漢書·敘傳下》爰洎朝鮮,燕外之區。漢興柔遠,與爾剖符。
2.出自《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
3.出自如:解放區、工業區、風景區等。
4.出自《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余》我生長在偏僻之區。
3.
行政區劃單位。
1.出自《駱駝祥子》成天際和巡警們耍骨頭,拉到“區”里去住兩三天不算什么。
2.出自如:自治區、市轄區、縣轄區等。
4.
住宅。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工匠醫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販賈人坐肆列里區謁舍。
2.出自《漢書·韋賢傳》時賢七十余,為相五歲,地節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賜黃金百斤,罷歸,加賜弟一區。
5.
畦;畦田。
1.出自《說苑·反質》衛有五大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下車,為教之曰:“為機,重其后,輕其前,命曰橋,終日溉韭百區不倦。”
2.出自《吳越春秋·吳太伯傳》堯聘棄,使教民山居,隨地造區,研營種之術。
6.
區別;劃分。
1.出自《論語·子張》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2.出自《后漢書·黨錮傳贊》物性既區,嗜惡從形。
3.出自《譯孝女耐兒傳序》日區四小時,得文字六千言。
7.
小,微小。參見“區區”。
1.出自《關尹子·一宇》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8.
量詞。白玉五雙謂之“區”。
1.出自《爾雅·釋器》玉十謂之區。
9.
通“驅”。
1.出自《鹖冠子·度萬》相史於既,而不盡其愛;相區於成,而不索其實。
2.出自《貶夜郎》看你執盞殷勤,捧硯區馳,脫靴面皮。
10.
通“軀”。
1.出自《錯立身》莊家調判,難看區老。
11.
指區政府及其所在地。
1.出自《銅墻鐵壁》可是縣上因為部隊這一行動,干部忙不過來,光去了一封信叫區上辦理去了。
12.
專指小屋。
1.出自《漢書·胡建傳》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
13.
量詞。所;處。
1.出自《南史·樂藹傳》藹還州,繕修廨署數百區,頃之咸畢。
2.出自《岳陽樓》恰行過一區道院,幾處齋堂。
3.出自《汪氏耕蔭義莊記》〔汪氏〕捐常稔田一千畝有奇,又糜白金千流,於郡城西偏申衙前購屋一區,建宗祠,立耕蔭義莊。
14.
量詞。座;尊。
1.出自《遺僧朗書》今遣使者送浮圖三級,經一部,寶臺一區。
2.出自《吹網錄·龍朔造像銘》上為皇帝陛下,并為亡考妣及兄弟姊妹等,敬造釋伽無尼佛一區,合家供養。
1.謂用葦席裹尸而埋葬。極言葬禮之薄。
某些植物用來纏繞或附著其他物體的器官。有的卷須是從莖演變而成的,如葡萄的;有的卷須是從葉子演變而成的,如豌豆的。
一種起重裝置,由卷筒、鋼絲繩等構成,常用于采礦業和建筑工地。通稱絞車。
1.未展開的嫩葉。喻細小之物。
1.俗稱"卷葉蟲"。一種桅果樹及其他農作物的害蟲。因常把葉片卷成筒狀,故名。
1.謂君王贈衣與所愛女子。語出樂府古題《秦王卷衣曲》。
2.借以泛指宮眷;君王之所歡。
1.武勇。
1.謂波濤起伏奔騰。
1.卷狀的云。
2.一種白色透光,帶有柔絲光澤的個體分散的云。一般出現于五千米以上高空。
1.即通天冠。
1.漢代童子戴的頭巾。
1.新郎就婚于女家,三日后夫婦攜帶嫁奩回男家,稱"卷帳"。
2.舊時謂坐館的教師休教回家。帳,指絳帳,講座的代稱。
1.科舉考試的考卷。
泛指書籍卷帙浩繁。
1.見"卷帙"。
1.猶畫中人。
〈書〉指裱好帶軸的書畫等。
中國古裝書裝訂形式之一。將紙張黏連成長幅,用木或金、玉、牙、磁等制成軸,從左向右卷成一束。盛行于隋唐時。中國畫畫卷仍多用卷軸裝。
一種面食品,和(huó)面制成薄片,一面涂上油鹽,再卷起蒸熟。另見juàn·zi。
1.古書初為簡冊,后用卷軸裝訂,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狀,唐人寫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稱為卷子本。參閱陳伯海《唐卷子本考索》。
①機關里分類保存的文件。②保存文件的紙夾子。
案卷”的舊稱。參見案卷”(624頁)。
1.轎輿不掉轉方向,往后退去稱"卷坐"。
1.大聲。
1.卷束衣袖并加臂套。
1.牢獄。
1.植物名。即卷耳。見《爾雅.釋草》。參見"卷耳"。
1.草名。即卷施。相傳此草拔心不死。
1.行途中感到疲倦。
1.怠于出外。
1.疲倦而打瞌睡。
1.疲倦。
1.鳥倦于飛翔。
1.金飾的車蓋。
1.堅好的箭竿。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1.指佛身。
1.佛教語。金剛神之化身。
1.民間秘密宗教組織名。
1.原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為表示摧毀魔敵的法器。用金﹑銀﹑銅﹑鐵等為之﹐長八指到十二指﹐中間為把手﹐兩端有獨股﹑三股﹑五股等的刃頭。
1.指棗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1.佛珠。傳說有毒能消毒﹐有熱能除熱﹐并能使怨家親善。又名如意珠。
1.即金剛力士。
1.見"金剛揭帝"。
1.明武宗時宦官的別稱。
1.佛之侍從力士。也稱密跡金剛或執杖藥叉。
1.見"金剛努目"。
1.一種用作武器的金屬圈。
在朝鮮半島太白山脈北段。最高點毗盧峰海拔1638米。山體由花崗巖等構成。奇峰峭壁,清泉飛瀑,林木參天,為著名游覽區和療養地,是朝鮮第一名山。建有許多休養所。
1.佛寺門兩脅所立之金剛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