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彩色的繒帛。一說細密的羅。
1.出自《為周夫人贈車騎》詩碎碎織細練,為君作????。
2.
古代作通行證用的帛。上寫字,分成兩半,過關時驗合,以為憑信。
1.出自《漢書·終軍傳》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
2.出自《資治通鑒·后漢隱帝乾佑二年》行通往來者,皆給過所
3.出自《紅拂記·隱賢依附》識不破終童棄??,擺不開殷郎枯樹。
4.出自《除夕答從兄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詩素衣深恐緇塵汙,豈敢投??入帝京。
1.禁止接見請托者之條令。
1.謁見。
1.晉謁致敬。
1.虔誠拜謁。
1.傳說之山名。
1.拜謁陵墓。
1.古時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須謁告于祖廟﹐稱"謁廟"。
1.拜謁告求。
1.山名。在山西省文水縣西南﹐汾陽縣北。山有石室﹐傳為卜子夏退隱處。
1.客舍。
1.拜謁孔圣。
1.求借。
2.探望﹐訪問。
1.投見求托。
1.文體的一種﹐類似祭文。
1.求托之言。
2.晉見問候。
1.進見謝罪。
2.晉見道謝。
1.官吏赴吏部應選。
1.進諫。
2.謁見而有所請求的話。
1.祈雨。
1.謁見贊拜。
1.官名。始置于春秋﹑戰國時﹐秦漢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南朝梁置謁者臺﹐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陳及隋皆因之。唐改為通事舍人。
2.官名。東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二人﹐主報中章◇魏﹑北齊有中謁者仆射﹐隋唐改稱內謁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廢。
3.官名。使者的別稱『哀帝置河堤謁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時亦用以泛指傳達﹑通報的奴仆。
5.星名。
1.病不太重,時臥時起的樣子。
2.不動貌。
1.迅速;突然。
1.氣息微弱貌。
1.腋窩發出的異臭。俗稱狐臭。
1.即腋臭。
1.腋臭﹐狐臭。
1.指植物葉與莖之間生出的側芽。
1.往田野送飯的婦女。
1.為耕作者送飯。
1.為耕作者送飯。
1.往田里送飯用的餐具。
1.古代君主送飯菜到田頭慰問農民的禮儀。
1.猶馌田。
1.田獵時以獵獲之獸祭四郊之神。
1.送飯到田頭。
1.亦作"馌餫"。
2.送食物到田頭。亦泛指送食物。
1.見"馌餉"。
1.晃動貌。
1.驚視貌。
1.驚視貌。
1.古代婦女妝飾面頰的妝飾物。
1.靨鈿,古代婦女的面飾。
1.頰邊微窩。俗稱酒窩。
1.指古代婦女在面頰上點搽黃粉,作為一種妝飾。
1.古代婦女面頰上涂點的妝飾物。
1.面頰的酒窩。
1.指昏黃隱現的星。
1.星光隱現貌。
2.指酒窩。
1.古代西域國名。為大月氏的后裔,一說為高車的別種。五世紀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東羅馬史家稱之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勢力曾達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闐等國。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節至北魏◇為突厥木桿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參閱《魏書.西域傳.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