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麥芽或谷芽熬成的飴糖。
1.出自《嶺表逢寒食》詩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2.出自《菩薩蠻·小詞》上巳是清明,新煙帶粥餳。
3.出自《桃花扇·訪翠》掃墓家家柳,吹餳處處簫。
2.
引申指糖塊、面劑子等變軟。如:糖餳了。
3.
猶粘合。
1.出自《金瓶梅詞話》想必吃醉了,在那花園里和漢子不知怎的餳成一塊,才吊了鞋。
4.
形容眼皮半開半合,眼神凝滯。
1.出自《長相思》詞住西樓,話西樓,好夢如云不自由,喚人餳倦眸。
2.出自《紅樓夢》寶玉見他星眼微餳,香腮帶赤,不覺神魂早蕩。
3.出自《醉里》伊活潑地走到蓉姑娘的身旁一張椅上坐下去,眼餳耳赤地瞧著他,伊口里還微微地喘息。
1.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提倡的一種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體耕作法﹐說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說一說一人扶犁﹐一人按轅﹐一人牽牛;一說二人牽牛﹐一人扶犁。有二牛二犁之說謂一人前引二牛﹐二人各扶一犁而耕。
1.猶對偶。
1.耦儷。
1.指對偶的文辭。
1.土木等制成的人俑。
1.適應(yīng)世俗。
1.指箭靶。古代行鄉(xiāng)射禮時﹐侯(即箭靶)的正中均畫熊﹑麋﹑虎﹑豹之類的頭象﹐故稱。見《儀禮.鄉(xiāng)射禮》鄭玄注。
1.相對私語。
2.對偶的語句。
1.指藕中的管孔。
1.見"藕斷絲連"。
1.見"藕斷絲連"。
用蓮藕加工制成的淀粉。加工時,先將洗凈的藕磨碎,然后去渣分出濕粉,經(jīng)烘干、磨細(xì)即成。營養(yǎng)豐富,質(zhì)地細(xì)膩。
1.褲襪的別稱。舊時婦女于褲之下端,另以布帛制成的桶狀物縛于踝間,前遮足面,后蔽足根。
1.亦作"藕荷"。
2.淺紫而微紅的顏色。
1.見"藕合"。
1.即荷花。
1.藕色。
1.藕的兩段相接處,色黑,有須根,可入藥。
1.方言。蜂窩煤。
1.淺灰而微紅的顏色。
1.蓮藕折斷后,藕絲仍相連續(xù),因以喻情意綿綿。
2.彩色名。純白色。
1.同心。
1.古錢名。
1.鬧情緒,生氣。
1.使人生氣﹑不愉快。
1.水泡,浮沫。喻瑣屑的事務(wù)。
1.用來漚肥﹑蓄肥的小坑。
1.雨滴著水時泛起的水泡。
1.即浮漚釘。
1.將作物的稈﹑野草﹑綠肥﹑廄肥﹑垃圾﹑人糞尿﹑河泥等放在坑內(nèi),和水浸泡,經(jīng)分解作用后,制成肥料。
1.將人畜糞便漚制發(fā)酵。
1.水浸茅草使柔韌。
1.潮濕的存物之處。
1.用牛榔木漚制成的餅。
1.即鷗鷺。漚,通"鷗"。
1.將麻莖或已剝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發(fā)酵,達(dá)到部分脫膠的目的。
2.《晉書.石勒載記下》"勒令武鄉(xiāng)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xiāng)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qū)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qū),拜參軍都尉。"后因以為爭斗之典。
1.漚麻的水池◇趙國主石勒未貴時,曾與李陽爭漚麻池,舊址在今山西省榆社縣。
1.泡影般的夢。
1.見"漚珠槿艷"。
1.即鷗鳥。漚,通"鷗"。
1.水泡。
2.喻虛幻不實。
1.果實名。
1.火氣悶在心里。
1.一種潤膚的香脂。
1.嘔吐腹瀉。
1.長時間地浸泡并覆以泥,使之腐爛。
1.香氣濃郁。
1.比喻短暫的幻景。漚珠,水泡。槿,木槿花,鮮艷而易凋謝。
1.亦作"漚苧"。
2.漚麻。
1.見"漚纻"。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