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饟”。
2.
饋食于人。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
2.出自《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yīng)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3.出自《戲答友人借書》詩古人借書餉一瓻,及其還書亦如之。
3.
指饋食之人。
1.出自《書·仲虺之誥》葛伯仇餉。
4.
指所饋之食物。
1.出自《詩·周頌·良耜》其饟伊黍,其笠伊糾。
2.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其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
3.出自《南史·文學(xué)傳·高爽》俄而爽代蒨為縣,蒨遣迎贈甚厚。爽受餉,答書云:“高晉陵自答。”
5.
贈送。
1.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祖光祿少孤貧……王北平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
2.出自《北史·李德林傳》長史李詢密啟:“諸大將受尉遲迥饟金。”
3.出自《繡婦歌》連枝花樣繡羅襦,本擬新年餉小姑。
4.出自《孔氏雜說》餉,不止飲食也,贈皆可以為餉:《魏文紀(jì)》注以詩賦餉孫權(quán),徐孝穆有《答餉鏡》詩,是也。
6.
進(jìn)食;吃。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非歸餉也不可。
2.出自《黃國博遺銀魚干二百枚》詩低陰欲飛雪,酒微生頰熱,海上使方來,多餉不為餮。
7.
指飲宴。
1.出自《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不學(xué)劉伶獨(dú)自飲,一壺往助齊眉餉。
8.
喂;飼養(yǎng)。
1.出自《孔氏談苑·杖記》不能買肉供父母,反以餉禽獸乎?
2.出自《繅絲行》婦姑餉蠶不得閑,雙眉不暇描春山。
9.
使享受。
1.出自《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史堅如之略史》堅如與兄暇輒就讀,每攜新書歸以餉憬然,對燈共覽。
2.出自《熱風(fēng)·所謂“國學(xué)”》試去翻一翻歷史里的《儒林》和《文苑傳》罷,可有一個將舊書當(dāng)古董的鴻儒,可有一個以拆白餉閱者的文士?
10.
軍糧。
1.出自《漢書·嚴(yán)助傳》丁壯從軍,老弱轉(zhuǎn)餉。
2.出自《新唐書·張說傳》扈從兵馬,日費(fèi)資餉。
3.出自《桃花扇·撫兵》那是饑兵討?zhàn)A,并非喧嘩。
11.
指舊時軍警的俸給。
1.出自《金壺浪墨·熙朝財賦》歲出兵餉官俸……恒在四千萬以內(nèi)。
2.出自《林家鋪?zhàn)印?/span>聽說東柵外剛剛調(diào)來了一支兵,到商會里要借餉,開口就是二萬。
12.
運(yùn)送軍糧。
1.出自《漢書·張耳陳馀傳》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筑甬道屬河,饟王離。
13.
用同“晌”。一會兒。
1.出自《醉贈張秘書》詩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
2.出自《朱子語類》初頭硬要做一餉,少時卻只恁消殺了,到?jīng)]意思。
3.出自《見只編》書竟疏入,半餉詔始下。
1.見"西輝"。
1.亦作"西暉"。
2.指夕陽余輝。
1.西邊的盡頭。謂西方極遠(yuǎn)之處。
2.指長安以西的疆域。
3.漢代烏孫國所產(chǎn)之良馬。
1.西方終極之地。
1.西廂的夾室。
1.皇帝的車駕西行。
1.特指王昭君嫁匈奴故事。
1.《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比翼鳥即鶼;比目魚即鰈◇以"西鶼東鰈"代稱四海珍異之物。
珠江主干。上源南盤江出云南東部,在黔、桂邊界與北盤江匯合后稱紅水河。在廣西境內(nèi)與柳江匯合后稱黔江,與郁江匯合后稱潯江。在梧州與桂江匯合后入廣東,始稱西江。干流經(jīng)磨刀門入南海。長2210千米。內(nèi)河航運(yùn)發(fā)達(dá)。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雙調(diào),五十字。唐五代詞本為不同韻部的平仄聲韻相押,宋代以后詞上下闋各用兩平聲韻,最末轉(zhuǎn)押仄聲韻,但須同部韻相押。
1.西部邊疆。
2.指今新疆地區(qū)。
1.指學(xué)校。
1.指佛教。
2.指耶穌教。
1.指堂西臺階。示尊禮之位。
1.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屬中央與四方﹐西方屬金﹐故稱。
1.西方傳來的彩色絲織物。
指美國在1783年獨(dú)立后向西部地區(qū)大規(guī)模拓殖的活動。美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殖民者涌入尚未開發(fā)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qū),掠奪印第安人的土地,并奪取英、法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北美殖民地和墨西哥的一部分土地。到19世紀(jì)中,已將國境線推進(jìn)到太平洋沿岸,國土增加七倍以上,從十三個州擴(kuò)大到三十六個州。
朝代名。見晉④”(1117頁)。
1.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西贐浮玉﹐南琛沒羽。吳歲越吟﹐荊艷楚舞。"后謂四方皆來朝貢為"西贐南琛"。贐﹐貢物。琛﹐珍寶。
1.古都名。(1)西漢都長安﹐東漢改都洛陽﹐因稱洛陽為東京﹐長安為西京。(2)隋煬帝建洛陽為東京﹐因稱長安為西京。(3)唐顯慶二年﹐以洛陽為東都﹐因稱長安為西都﹐一稱西京﹐天寶元年﹐定稱西京﹐至德二載﹐改稱中京。(4)唐至德二載收復(fù)兩京﹐還都長安﹐因鳳翔是兩京未復(fù)時肅宗之駐地﹐改鳳翔郡為鳳翔府﹐建號西京﹐上元元年﹐廢京號。(5)南詔王尋閣勸時﹐以太和(指羊苴咩城)為西京﹐至世隆稱帝﹐改稱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為東京興唐府﹐以即位前的晉王舊都太原府為西京﹐十一月復(fù)唐舊制改西京為北京。(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復(fù)唐舊制以京兆府為西京﹐至?xí)x天福三年罷京。
2.(8)五代后晉天福三年自東都河南府遷都汴州﹐以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改東都河南府為西京﹐漢周及北宋沿襲不改。(9)遼重熙十三年﹐升云州為大同府﹐建號西京﹐沿至金代不改。(10)明李自成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11)明張獻(xiàn)忠以蜀王府為宮﹐成都曰西京。
1.西漢皇后的七個家族。指呂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趙氏﹑傅氏﹑王氏。晉庾亮《讓中書監(jiān)表》"向使西京七族,東京六姓,皆非姻黨,各以平進(jìn),縱不悉金,決不拒。"一說,指呂氏﹑竇氏﹑衛(wèi)氏﹑上官氏﹑霍氏﹑許氏﹑王氏。
逸事小說集。東晉葛洪作。六卷。西京”指西漢京都長安。書中所記多為歷史傳說與文人逸事。最早見于此書者有王昭君故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賣酒的傳說等,皆涉筆成趣,曲折有致。
1.指佛經(jīng)。
2.西經(jīng)度的簡稱。自本初子午線向西度量的經(jīng)度﹐自0°至180°。
1.指荊楚西部地區(qū)。
2.指荊州。
3.楚舞。
1.夕陽。亦喻暮年。
1.即西牛貨洲。佛經(jīng)所說四大部洲之一。參見"西牛貨洲"。
1.指山西省長城諸口。以別于"北口"。
2.張家口的別稱。
1.西方的奎宿。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顆﹐即仙女座九星和雙魚座七星。
1.指西南方。古以八卦分配八方﹐西南為坤。
1.指昆侖山。多借指仙境。
2.指崦嵫山。
3.指西方昆侖群玉之山。相傳是古代帝王藏書之地。
4.見"西昆體"。
北宋初期出現(xiàn)的一種詩風(fēng)。代表作家為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他們從形式上模仿晚唐李商隱,追求詞藻綺麗,多用典故。楊億將他與劉筠、錢惟演等人相互唱和的近體詩編成《西昆酬唱集》,西昆體即由此得名。
1.象聲詞。
1.舊時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租界上設(shè)立的監(jiān)獄。
1.西王母。
1.即西王母。
1.西方音樂。
1.古時皇帝祭西岳華山之禮。
2.歐美國家的禮節(jié)。
德國工人階級早期自發(fā)的群眾性起義。1844年6月發(fā)生于普魯士王國境內(nèi)的紡織業(yè)中心西里西亞。由紡織工人組成的起義者搗毀工廠機(jī)器,與政府軍進(jìn)行戰(zhàn)斗。起義持續(xù)三天,終被鎮(zhèn)壓。它表明德國工人階級已作為一支獨(dú)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1.見"西歷"。
1.出自西涼的樂曲。
1.西部鄰國。春秋時晉指秦。
2.西邊鄰居。
1.典出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本指宋玉◇泛指鄰家的情郎。
1.見"西泠"。
1.西方的神靈。
2.特指秋神。因秋位在西﹐故稱。
1.亦稱"西陵橋"。亦稱"西林橋"。
2.橋名。在杭州孤山西北盡頭處﹐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經(jīng)之路。
見浙派①”(566頁)。
1.清康熙間杭州詩人陸圻﹑丁澎﹑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綱孫﹑吳百朋﹑沈謙﹑虞黃昊﹑陳廷會等十人結(jié)社于西泠﹐時稱"西泠十子"﹐亦稱"西泠派"。
研究篆刻的學(xué)術(shù)社團(tuán)。1904年創(chuàng)立于浙江杭州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而命名。首任社長為書畫篆刻家吳昌碩。
1.古國名。
2.陵墓名。三國魏武帝陵寢。在河南省臨漳縣西。
3.陵墓名。清代帝王陵寢。在河北省易縣西永寧山下﹐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有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緒崇陵。因地在北京之西﹐總稱"西陵"。
4.陵墓名。南朝齊錢塘名妓蘇小小的墓。
5.峽名。長江三峽之一。 6.浙江省蕭山市西興鎮(zhèn)的古稱。 7.復(fù)姓。春秋有西陵高。
1.見"西泠"。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