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花黃褐色,堅果球形。葉子可飼柞蠶,木材可以做枕木、家具等,朽木可培養香菇及木耳。也叫櫟、麻櫟、柞樹。
2.
名詞
橡膠樹,一種常綠喬木,枝干細長,花為白色,結球形蒴果,樹的乳狀汁液可制橡膠。原產地在巴西,我國南方的廣西、云南、海南等省區也出產此種樹木。
3.
名詞
(Xiàng)姓。
1.
櫟樹的果實。參見“橡栗”。
1.出自《晉書·孝友傳·庾袞》﹝庾袞﹞又與邑人入山拾橡,分夷險,序長幼,推易居難,禮無違者。
2.出自《答蕭建》詩搜泥時和面,拾橡半添穜。
3.出自《本草綱目·果二·橡實》櫟有兩種: 一種不結實者,其名曰棫,其木心赤……一種結實者,其名曰栩,其實為橡。
4.出自《感舊撫今疊韻再呈絜齋世丈》空山拾橡慚工部,故國栽棠托召公。
2.
木名,即橡膠樹。參見“橡膠樹”。
1.出自《寶石》島子上漫山漫野是一片印度洋也似的綠色,盡是茶園、咖啡園、椰子林、橡膠樹林。
1.野生動物。
1.野鴨。
2.喻指外姓人家的書法技藝。
3.喻非正式的匹偶。
1.即細莧。野生的莧菜,人可食,多作飼料。又名豬莧。
1.亦作"野饗"。
2.在野外設食款待。
1.見"野享"。
1.《晉書·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后以"野嘯"形容聲態高傲而不同凡響。
1.謂對權勢名利等的非分的欲望非常強烈。
1.指權欲極強的人。
1.對郊游的興致或對自然景物的情趣。
1.《周禮.秋官》五刑之一。施行于王城之外"野"的刑法。
1.謂在野外行走。
1.難以馴服的生性。
2.喜愛自然,樂居田野的性情。
1.草名。
1.形狀跟家鴨相似,野生,能飛翔,又善于游泳,吃小魚﹑貝類及植物的種子﹑果實等。也叫鳧或綠頭鴨。
1.見"野煙"。
1.隱者之語;村野人的話。
1.方言。謂注意力分散,眼看別處。
1.指山野間的花卉。
1.俚語;俗語。
1.即雁。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頸和翼較長。善于游泳和飛行。
1.野山羊。一種野生的羊。
1.指未開化的少數民族。對"熟夷"而言。
1.周代王城郊外"野"地的兵眾徒役。
1.謂民間修建的廟宇。
1.郊野的驛站。
1.純樸閑適。
2.指放縱不羈。
3.指隱逸的人或隱居生活。
1.鄙野之音,野調。
1.野外吟詩。
1.在野外飲酒。
1.在野外住宿的營帳。
2.到野外搭了營帳住宿。
3.指在野外行軍住宿以進行軍事訓練。
1.到野外游玩。
1.周代王城郊外"野"地之苑囿。
1.一種野生的芋。
1.喻非正式的匹偶。
1.猶建議。
1.說親﹔商談聯姻之事。唐白居易有《議婚》詩。
1.意見和計策。
1.審議結案。
1.謂審議災情﹐蠲免賦稅。
1.亦作"議決"。
2.議論并作出決定。
1.經會議正式討論通過并作成書面文字記錄在案的事項﹐稱"議決案"。
1.謂天子認可所議之意見。
1.猶議和。
1.官名『代設置﹔為光祿勛所屬郎官之一﹐掌顧問應對﹐無常事『秩比六百石。多征賢良方正之士任之。晉以后廢。
1.謂評議其勤勞王事的業績予以褒賞。
1.謂議論禮制。
1.道理。議﹐通"義"。
1.宋代掌管天文歷象的官署名。元代稱司天監﹐明清稱欽天監。
1.權衡裁奪。
1.謂商議擇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