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大車軸頭上穿著的小鐵棍,可以管住輪子使不脫落。
2.
動詞
管轄,管理。
1.
亦作“鎋”。
2.
卡,夾。
1.出自《太平廣記》其西有窗亦甚堅,虎怒搏之,欞折,陷頭於中,為左右所轄,進退不得。
2.出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其法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旁,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不得移動,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3.
管轄;管束。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盧文紀傳》時朝官分司在洛,雖有留臺御史,紀綱亦多不整肅,遂敕文紀別令檢轄。
2.出自《遼史·國語解》轄者,管束之義。
3.出自《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而羅馬為其所轄已千余年,但掇拾耶蘇之緒余以愚弄其民。
4.出自《漫游小五臺》這里的耕作區叫董家站,縱深三十五里,轄五個村,一共才五百多人口。
4.
后用以表示挽留。
1.出自《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2.出自《挽陳君之配蔣》詩陳君轄我飲青春,焦革賢閨釀絕倫。
5.
清朝指管轄邊疆的駐札大臣的官位。
1.出自《兒女英雄傳》﹝戴勤﹞這才吞吞吐吐的回道:“奴才大爺賞了頭等轄,加了個副都統銜,放了烏里雅蘇臺的參贊大臣了。”
6.
古星名。
1.出自《晉書·天文志上》轄星、傅軫兩傍,主王侯。
7.
車軸兩頭的金屬鍵,用以擋住車輪,不使脫落。
1.出自《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2.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攣拘屈吾真,戒轄思遠發。
3.出自《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車軸的轄掉了,也不看看,就套出車去,鬧了個人仰馬翻!
8.
指魚竿釣輪軸端的金屬鍵。
1.出自《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1.佛教語。謂僧人出家前的舊妻。
1.故意犯罪。
2.故意違犯。
1.原來的藥方。
2.舊規。
1.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
2.形容食物的粗劣。
1.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等。與"細糧"相對。
1.粗惡低劣。
粗劣;簡陋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
1.略舉。
1.見"粗魯"。
1.亦作"麄虜"。
2.粗暴魯莽。
1.亦作"粗鹵"。
2.性格﹑行為等粗野魯莽。
1.粗疏直率。
2.粗劣簡陋。
1.粗糙簡陋。
2.不精致;不精確。
1.粗略論述。
1.粗陋駁雜。
1.亦作"麄謾"。
2.謂誑人。
1.粗豪率直。
2.粗魯莽撞。
3.粗壯丑陋。
1.粗魯兇猛。
1.謂質地粗糙,不細潔。
1.同"粗衣惡食"。
1.簡略樸素。
2.粗壯樸實。
1.淺顯;不深奧。
1.亦作"麄強"。
2.粗暴蠻強。
3.形容聲音粗重宏大。
1.粗俗的人;粗魯的人。
纖維粗短的原棉。色澤暗淡。只能用于紡粗特(粗支)紗或與細絨棉搭配紡中特(中支)紗,織造粗厚的棉織物。纖維彈性較強,適于制造起絨織物和用作棉絮。中國幾百年來栽培的土棉屬這一品種,故又稱中棉”,現已很少種植。
1.見"粗澀"。
1.指紡織過程中經粗紗機所制成的半成品,供細紡用。
1.合奏樂名。純用十種打擊樂器合奏。又稱素十番。
1.略知。
1.粗劣的食物。
1.擔任粗略簡單的差使。
2.指做粗重工作,多用于仆人。
1.即草書。
疏忽,不細致工作粗疏,難免有闕漏。
1.粗略誦讀。
1.略知;稍微知曉。
1.喻撐腰的人;有權勢的人。
1.亦作"麄頑"。
2.粗疏愚頑。
1.粗細的程度。
2.粗糙的和精細的。
1.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明末,盛行江南,今仍流行于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1.謂遣詞造句粗豪奇險。
1.筆道畫得較粗的線條。亦指用粗線條勾出的簡略輪廓。
2.比喻粗率的性格和作風。
1.疏忽;不仔細。
1.對待事物馬虎草率,不認真,不細心。
1.不細致;不沉著。
1.指草藥。
1.指言語﹑舉動粗魯無禮。
2.粗獷強悍。
1.粗布衣服,平常飯食。形容生活儉樸。
1.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1.亦作"麄衣糲食"。
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1.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