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衣內的單衫,內衣。參見“襯衣”、“襯衫”。
1.出自《玉篇·衣部》襯,近身衣。
2.
引申為貼身。
1.出自《燕臺》詩夾羅委篋單綃起,香肌冷襯琤琤佩。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吳大郎〕輕輕的脫了衣服,吹息了燈,襯進被窩里來。
3.
謂穿在外衣里面。
1.出自《水滸傳》襯著錦繡緋紅袍。
2.出自《歸潛志》曾著麻鞋見天子,敢將道服襯朝衣。
3.出自《明史·輿服志二》襯用深衣,玉色。
4.
指附在衣服某一部分里面作為襯墊的東西。
1.出自《資暇集?花托子》建始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
5.
襯托;陪襯。
1.出自《杏花》詩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2.出自《和周廉彥》天光不動晚云垂,芳草初長襯馬蹄。
3.出自《二馬》馬威把窗子開開,一縷陽光正射在她的頭發上,那圈金光,把她襯得有點像圖畫上的圣母。
6.
相幫,幫助。
1.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眾光棍從旁襯道:“相公,何如?可是我們不說謊么。”
2.出自《燕京歲時記·封臺》評書抵掌而談,別無幫襯。
7.
襯墊;湊近。
1.出自《西游記》那馬斜伏地下睡哩。呆子一頓腳踢起,襯在肚下,等了半會,全不見撒尿。
8.
通“嚫”。布施。參見“襯施”。
1.出自《續齊諧記·犀導》潛后以此導上晉武陵王,王薨,以襯眾僧。
1.雕刻。
1.苛刻;嚴酷。
2.謂文字古奧峭拔。
3.指深刻。
1.限制約束。
1.減省。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
1.猶即時。
1.刻記,標志。
1.雕刻裝飾。
2.比喻對文辭的過分修飾潤色。
3.古代婦女的一種梳理方式。以膠刷鬢發,使齊整如刻畫。
1.苛刻狠戾。
1.雕﹑刻的技法。
2.指雕刻者。
1.一意營私。
1.專心誦讀。
1.苛刻繁瑣。
1.猶節儉。
1.剔除。
1.刻印文章。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1.比喻擅長描摹風光。
1.苛刻;刻苦。
目前;眼下~家里有事,暫時不能離開。
1.猶刻舟。
1.時限。
1.石刻人像。
1.雕刻。
2.形容(山石或樓臺)棱角分明,崢嶸峭拔。
3.苛刻,嚴酷。
4.侵害;剝奪。
5.節儉。 6.剪裁;刪節。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1.謂銘記于心。
1.象牙雕刻。
1.方言。猶吝嗇鬼,小氣鬼。
用盡心思~求工ㄧ~經營。
1.雕刻印章。
2.雕版印刷。
3.比喻印象極深,不易磨滅。
1.刀刻斧鑿。
1.苛刻暴躁。
1.嚴加責備;嚴格要求。
1.傷害;殘害。
1.修飾琢磨章句。
1.據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載,浮提國獻神通﹑善書二人,出肘間四寸金壺,內貯黑汁如淳漆,佐老子撰《道德經》,"晝夜精勤,形勞神倦。及金壺汁盡,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謂人治學精勤刻苦。
1.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用剪刀剪制花樣,稱為"剪紙";用刻刀刻制,則稱為"刻紙"。
2.指剪刻成的作品。
1.猶篤志。志向專一。
1.刻薄妒忌。
1.嚴加整治。
1.真摯懇切。
1."刻舟求劍"之省。
1.嚴酷的刑罰。
1.《南史.王僧孺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后因以喻詩才敏捷。
2.古人刻度數于燭,燒以計時。
1.雕飾花紋。
1.指雕刻的文字﹑花紋等。
2.精細地描摹。
1.猶銘刻。著,附著。
1.雕刻琢磨。比喻創作上的著意推敲﹑反復修改。
1.雕琢;修飾。
1.刻板印刷。舊謂出版印行。
1.謂割取禽獸之血而行祭禮。割獸曰剋,割禽曰珥。
1.苛刻。勀,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