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蹝”。
2.
草鞋。
1.出自《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2.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夫實得所利,名得所愿,則燕趙之棄齊也,猶釋弊躧。
3.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堯﹞年衰志憫,舉天下而傳之舜,猶卻行而脫蹝也。
4.出自《說苑·至公》去天下若遺躧,於天下猶然,況其細於天下乎!
5.出自《吳都賦》由克讓以立風俗,輕脫躧於千乘。
3.
無跟的小鞋。特指舞鞋。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躧,游媚富貴,遍諸侯之后宮。
4.
趿拉。參見“躧履”。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2.出自《漢書·雋不疑傳》勝之開閣延請,望見不疑容貌尊嚴,衣冠甚偉,勝之躧履起迎。
3.出自《奉答內兄希叔》詩嘉惠承帝子,躧履奉王孫。
4.出自《謝張先輩啟》游諸公之門,有名卿之躧履。
5.出自《聊齋志異·王桂庵》蕓娘色變,默移時,遽起,奔出;王躧履追之,則已投江中矣。
5.
踩,踏。
1.出自《永明樂》振玉躧丹墀,懷芳步青閣。
2.出自《端正好·高隱》套曲趙牛表躧會橇,史牛斤嘲會歌。
3.出自《西游記》急拽步往外走時,不知怎的,躧著一個荔枝核子,撲的滑了一跌。
4.出自《桃花扇·修禮》高帝留都陵樹在,誰敢輕將馬足躧。
6.
踐踏;摧毀。
1.出自《金瓶梅詞話》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輕言輕語的,你說把俺們躧下去了,你要在中間踢跳,我的姐姐,對你說,把這等想心兒,且吐了些兒罷。
2.出自《雙烈記·酬功》萬里蠻煙恁縱橫盛,賴將軍一躧而平。
7.
跟蹤;探察。
1.出自《客座贅語·詮俗》尾人之后,偵其所之與所為曰躧。
2.出自《明史·河渠志一》今惟躧上流東南之故道,相度疏濬,則正流歸道,馀波就壑。
3.出自《醒世姻緣傳》不一時,到了雍山前面,躧定圍場。
4.出自《福惠全書·刑名·失事》夫響馬躧著何處可以下手,多有預先買通駐防兵弁,謂之借道。
8.
見“躧躧”。稀疏貌。
1.出自《楓窗小牘》于是賜小史爵關內侯,食邑遺鄉(xiāng)六百戶,不覺快躍而起,籜冠墮地,老發(fā)躧躧,弗暇手握也。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1.清晨。
1.清晨做飯;早飯。
1.天亮。
1.早晨發(fā)布。
2.清晨出發(fā)。
1.清晨的風。
2.鳥名。
1.謂婦人干政。
1.鳥名。
1.古代宗廟祭祀儀節(jié)名。
1.曙光;陽光。
1.清晨的陽光。
早上和晚上常做夜班令人感覺晨昏顛倒,早晚不分|晨昏隨侍在側。
1.同"昏定晨省"。
2.舊時指朝夕服侍慰問雙親。
即曙暮光”(851頁)。
1.清晨的陽光。
1.旦與夕。
1.早晨和傍晚。
1.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1.清晨的歌唱;清晨的樂曲。
1.早餐。
1.早晨向父母問安。亦指昏定晨省之禮。
1.指早晨祭祀。
1.朝陽。
1.初升的太陽。古代神話謂日中有烏,故以烏為日之代稱。
1.猶朝夕。旦與暮。天天;時時。
1.朝霞。
①早晨見到的星天色微明,晨星可見。②比喻人或物的數(shù)量少寥若晨星。③天文學上專指日出以前出現(xiàn)在東方天空的金星、水星。
1.朝日。
1.早衙。謂清晨于衙署參見長官或治事。
1.見"晨煙"。
1.晨鳧,野鴨。
1.見"晨嬰"。
1.僧尼朝食。
1.清晨遠行。
1.語本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佛寺中晨撞鐘暮擊鼓以報時,后因以"晨鐘暮鼓"謂時日推移。
2.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1.清晨出發(fā)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