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吸氣。
2.
形容詞
和洽。
1.
吸;吸進。
1.出自《石帆銘》吐湘引漢,歙蠡吞沱。
2.
斂縮;收斂。
1.出自《老子》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2.出自《莊子·山木》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
3.出自《鹽鐵論·大論》口張而不歙,舉舌而不下。
3.
聚集。參見“歙然”。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斂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2.出自《箴新黨論》街談巷議以為辯,訕上謗政以為高,時俗貴之,歙然猶郭解、原涉見趨于曩時也。
4.
和洽,安定。參見“歙然”。
1.出自《漢書·韓延壽傳》郡中歙然,莫不相敕厲。
2.出自《漢書·張敞傳》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吏民歙然,國中遂平。
5.
見“歙砉”。迅速貌。
1.出自《上清辭》乘飛霆而追逸景兮,歙砉掃滅而無蹤。
1.亦作"麄陋"。
2.粗賤丑陋;粗糙簡陋。
1.亦作"麄露"。
2.謂直露無馀。
1.亦作"麄率"。亦作"麁率"。
2.粗魯輕率。
3.粗疏草率。
1.粗疏,不周密。
1.亦作"麄莽"。
2.粗魯。
1.粗糙而無光澤的毛。
1.粗細。
1.糙米。
1.粗糙與精密。
1.丑惡與美好。
1.粗略。
1.亦作"麄人"。亦作"麁人"。
2.沒有文化修養的人;粗疏的人。
3.佛教語。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1.粗陋無用。
1.亦作"麄蕤"。
2.指野花。
1.粗糙脆弱。
2.粗大或微弱。
1.下等貨色。
1.亦作"麄生"。
2.粗澀生硬。
1.粗劣的飯菜。
1.亦作"麄使"。
2.指干粗活的人。
1.亦作"麄事"。
2.粗簡的事務。
1.見"麤痚"。
1.見"麤痚"。
1.粗略概括。
1.一種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麻布制成。
1.亦作"麄俗"。
2.粗野庸俗。
3.指詩文粗鄙通俗。
1.亦作"麄通"。
2.略微懂得一些。
1.粗鄙。
1.粗糙而有裂痕。
1.簡陋的房子。
1.粗率動武。
1.亦作"麄物"。
2.粗陋的物品。
1.佛教語。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總稱"麤相"。
1.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痚"。亦作"麄踈"。亦作"麄疏"。
2.粗忽疏慢。
3.粗糙;不精密。
4.謂才識疏略寡陋。
5.形容聲音粗沉而不連續。
1.亦作"麄屑"。
2.粗大的屑粒。
1.遠行。
1.謂不清晰的物形,僅具輪廓。
1.粗獷雄健。
1.粗糙的麻繩。
1.粗惡的話;粗俗的話。
1.亦作"麄衣"。
2.粗布衣服。
1.亦作"麄易"。
2.粗魯輕率。
1.亦作"麄硬"。
2.粗大而又不靈便。
3.粗糙僵硬。
1.指武將被任用。
1.亦作"麄奘"。
2.又粗又大。
1.粗米稠粥。
1.略知。
1.赤誠的心。
2.即丹田。
1.朱砂。
1.亦作"丹歌"。
2.鶴的別稱。
1.見"丹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