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茶的別名。
1.出自《茶經·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2.出自《茶經·事》蜀西南人謂茶曰蔎。
3.出自《茶事八韻》槚蔎品不同,甘苦味全嗇。
2.
草香。參見“蔎蔎”。
1.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懷椒聊之蔎蔎兮。
1.含堿之石。能溶解污垢。
①洗掉手上的污垢。比喻不再做搶劫、偷盜、賭博等壞事洗手不干|他已金盆洗手,不再干那打家劫舍的事了。②比喻不再從事某種行業我原先經常寫一些詩歌、散文,投身商后便洗手不作了。
1.見"洗手奉職"。
1.謂廉潔無私,忠于職守。
1.雞冠花的別名。
1.見于宋人記載的一種食品。活蟹剖析后加調料,立即可食者,謂之"洗手蟹"。
1.亦作"洗潄"。
2.洗臉漱口。
1.見"洗漱"。
①用水洗;蘸水刷洗刷樓板|洗刷干凈。②除去恥辱、污點、錯誤、冤屈等洗刷罪名|他痛改前非,用實際行動洗刷了自己的污點。
1.指洗滌衣物。
1.謂梳洗恢復青春容顏。
1.道教謂修道者洗去凡髓,換成仙骨。亦比喻徹底改變思想﹑習性。
1.洗滌,清洗。
2.革除舊習。
1.沖洗剝蝕。
1.修整,整治。
2.清洗剔除。
1.謂置辦潔凈豐盛的酒食。多指用來孝敬父母或款待客人。
1.古代婚嫁習俗。新娘回門后返夫家時,娘家贈以禮物,稱"洗頭"。
1.清除。
2.開脫。
1.擺弄,玩賞。
指清除胃內未被吸收的毒物和貯留的內容物,以達到搶救、治療目的的方法。神志清醒者常采用自喝法洗胃,自喝洗胃液后,刺激咽部引起嘔吐;神志不清者采用插管法洗胃,利用虹吸作用引流胃內液體。
1.在渭水清洗耳內污濁之聲,以示高潔。
1.寒栗貌。
1.明清時北京習俗,每年六月初伏在護城河內為宮廷所養的象洗澡。
1.革除。
2.磨刀。
1.古代一種盛水盥洗的器皿。
1.沖洗。
①比喻清除邪念、雜念遲爾長江暮,澄清一洗心。②比喻悔過自新倘不洗心,殊難革面。
1.滌除私心雜念。
2.比喻徹底改悔。
清洗污濁的內心世界,改變舊面目。比喻徹底悔過自新罪犯們受教育后,決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1.見"洗心革面"。
1.《易經》的代稱。因《易.系辭上》有"圣人以此洗心"句,故稱。
1.古代用茅草根熬制的一種糖。
1.洗除冤屈,授予官職。
1.除掉冤屈﹑恥辱等。
2.赦免。
1.猶拭目。謂仔細看。
2.謂觀賞秀美的景色。
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個戌日行臘祭﹐臘祭次日為小歲◇世分別以元日﹑冬至夜為小歲。
2.少年時。
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
1.古代臣子在小歲日向君親朝賀的禮儀。
1.短小零碎。
1.早點心。
1.病疾稍愈。
2.小的損害。
3.稍微減少。
1.細小瑣碎。
1.狹小的臥具。
2.小型坐具。
1.妾。
1.稍稍寬裕。
1.有關瑣碎小事的交談。
2.約略談講。
1.舊時蘇滬一帶供喜慶人家雇用的兒童樂隊。
1.初春即開花的一種桃樹。
1.對乖覺頑皮的孩子的昵稱。
擦弦類弦鳴樂器。木制,分琴頸和琴身(共鳴箱)兩部分,張弦四根,音域約四個八度。演奏時將琴身夾在左下腮與鎖骨之間,以左手執琴頸按弦,右手持琴弓拉奏,發音極富表現力。可獨奏、重奏,是管弦樂隊中的重要樂器。
1.古書卷首的題目。
2.明清科舉考試時以"四書"文句命題為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