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麄人"。亦作"麁人"。
2.沒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粗疏的人。
3.佛教語。指修行小乘佛道的人。
1.指白雪。
2.指竹子上的白色粉末。
3.云母粉。
1.借指自然風光。
1.亦作"云峰"。
2.高聳入云的山峰。
3.狀如山峰的云。
4.山名。在今山東省黃縣。
1.鳳凰。
1.晉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兮﹐云膚合而仰浮。"謂云氣逐漸集合◇以"云膚"指云氣。
1.如云之飄散。形容短暫易逝。
2.比喻盛多。
3.喻仕進。
1.云彩顯示的符瑞。
1.如云奔赴。形容眾人奮力前往。
1.狀如車蓋的云。
2.有云紋彩繪的頂蓋。
1.猶云端﹐云頭。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現(xiàn)存洞窟五十三個,東西綿延長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萬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達17米。與敦煌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猶云叢。
2.華美的梁柱。喻組成文章的華詞麗句。
1.猶云海﹐云天。
2.唐代廬山僧名。
1.道家語。指雨露。
2.指茶。
1.有云形圖飾﹐懸在高處的大鼓。
1.《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題解﹕"《尚書大傳》曰﹕'舜將禪禹﹐于時俊乿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慶典時的頌歌。
2.響遏行云之歌。
3.指高歌。
1.閣名。秦二世胡亥建。
2.泛指高聳入云的樓閣。
3.狀如樓閣的云層。
4.指云臺。圖畫功臣名將之像以示紀功的樓閣。
1.深山云起之處。
2.山石。
3.道院僧寺。為云游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1.亦作"云亙"。
2.云氣繚繞。
1.巍峨的皇宮。
2.道者的居室。
1.有云狀花紋的酒杯。借指酒。
1.雕飾云狀花紋的斗栱。
1.見"云構"。
1.云霧所籠罩的山谷。
2.山名。在福建省建陽縣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廬讀書于此。
1.指石。
1.云霧所籠罩的關隘。
1.宮殿門前兩邊所建高臺上的樓觀。因其高聳﹐故稱。
2.泛指高聳的樓臺。
3.指道院。
1.相傳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以云名官。
①高帽子云冠高峨峨。②隱士、僧道的帽子道服裁棕葉,云冠剪鹿皮。
1.高聳入云的館舍。亦為館名。
1.有云狀紋飾的管樂器。
1.云層罅縫中漏出的日光。
2.指美女頭發(fā)的光澤。
3.云母的一種。
4.漢宮殿名。
1.乘云歸去。謂仙逝。
1.比喻事情辦得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1.指廣闊無垠的云。
2.指高遠空闊的境界。
3.廣闊無垠的大海。
1.亦作"云?"。
2.旌旗。
①銀河;天河云漢風多銀浪濺|云漢爛清光,佳期渺何許。②云霄;高空氣沖云漢|比翼翔云漢。
1.指富于才藻之士。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游船。
1.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語本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1.比喻聚集迅速。
1.猶言云集響應。
1.為何,為什么。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
1.山名。古取所產(chǎn)之材以制作琴瑟。
2.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統(tǒng)稱。
3.元代官署名。屬教坊司。掌樂。
1.銀河﹐天河。
1.指凌云高飛的鳥。
1.即鶴。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氣質(zhì)。
3.閑云野鶴。比喻遠離塵世﹑隱居不仕的人。
1.云氣遮覆的山谷。
1.飛行于高空中的大雁。
2.喻志向遠大者。
1.助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感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