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做祭品用的毛色純一的牲畜。
2.
見“犧牲”。①古代為祭祀宰殺的牲畜。②為了正義的事業而獻出自己的生命。③放棄或損害一方的權益;為達到某一目的付出代價。
1.
亦作“犠”。
2.
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牲畜。
1.出自《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
2.出自《詩·魯頌·??宮》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犧。
3.出自《史記·秦本紀》以犧三百牢祠鄜畤。
4.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中·閻朝隱》后有疾,令往禱少室山,乃沐浴,伏身俎盤為犧,請代后疾。
3.
指祭祀天地宗廟的禽鳥。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
2.出自《病足戲呈石末公》詩塞叟于今知匪禍,周雞從此免為犧。
4.
充當犧牲。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犁牛﹞生子而犧,尸祝齊戒,以沈諸河。
3.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導一莖六穗于庖,犧雙觡共柢之獸。
5.
指伏羲氏。參見“犧媧”、“犧年”。
1.出自《舊唐書·音樂志三》授犧膺箓,復禹繼明。
1.亦作"魋?"。
2.即瘌痢頭。
1.即瘌痢頭。
1.壯偉瀟灑貌。
1.額頭突出。常形容相貌丑陋。
1.見"蹪陷"。
1.跌進。
1.亦作"腿絣"。
2.綁腿一類的用品。
1.見"腿繃"。
1.束緊褲腿的帶子。
1.兩股之間;胯下。
1.小腿后部隆起的部分。
1.腿脡。
1.大腿。
1.古代的一種杖刑。施于腿部﹐肉綻血流如花﹐故稱。
1.指走動的能力。
1.猶腿脡。
1.一種掛在腰帶上的褡褳﹐裝錢物用。因其下垂至腿彎處﹐故稱。
1.猶鳥事。詈詞。多見于戲劇小說。
1.套在褲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
1.腿。脡﹐言其直而修長。
1.猶腿襠。
1.見"腿灣"。
1.亦作"腿彎"。
2.股脛間彎曲處。
1.腳與小腿之間的部分。
1.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的人﹐走狗。
1.退居安守。
1.退兵罷戰。
2.退職,免職。
1.猶敗退。
2.退縮;退悔。
1.猶退朝。
2.下課。
3.退出戲班。
4.方言。差;次。
1.方言。推板,差。
1.猶退守。
2.退出擔保,不再作保。
3.被保險人中止與保險人的保險協議。
1.猶敗北。
1.用舊的筆;禿筆。
1.見"退筆冢"。
1.猶退守。壁,營壘;引申為駐扎,防守。
1.退出,離開。
2.后退躲避。
3.猶退讓。謂不與人爭。
4.猶回避。
1.猶落膘。
1.指表示退兵的旌旗。
1.撤退軍隊。
2.指迫使敵軍撤退。
3.指敗退的軍隊。
4.指退伍的士兵。
1.向后走;后退。
2.抽身引退。
3.退讓。
4.倒退落后;比原來差。
5.退路;后步。 6.指供休息的附屬房屋。
1.陳舊廢棄的木材。
1.損財;破財。
1.退歸躲藏;隱匿。
2.謂辭官引退,藏身不用。
1.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1.方言。謂家畜進食減少。
1.離開演出﹑比賽等場所。
1.古代君臣朝見,禮畢而退。
1.謂潮水退落。
2.比喻事物的衰落。
1.猶斥退。
1.離開某種場合;脫離組織或活動。
2.把已經取得的東西交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