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牛。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犧牲駒犢,舉書其數。
2.出自《后漢書·楊彪傳》后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3.出自《鄰曲》詩烏牸將新犢,青桑長嫩枝。
4.出自歌劇《洪湖赤衛隊》你似牛犢不怕虎。
5.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有黃犢食苗道左者。
2.
泛指牛。參見“犢車”。
1.出自《漢書·蔡義傳》〔蔡義〕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眾門下,好事者相合為義買犢車,令乘之。
2.出自《宋書·禮志五》犢車,??車之流也。漢諸侯貧者乃乘之,其后轉見貴。孫權云“車中八牛”,即犢車也。江左御出,又載儲偫之物。
3.出自《資治通鑒·晉簡文帝咸安元年》帝著白帢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
4.出自《老學庵筆記》京師承平時,宗室戚里歲時入禁中,婦女上犢車。
5.出自《江北道中》詩夕陽人馬影,高岸犢車塵。
3.
古代樗蒲的骰色名。亦為貴采之一。
1.出自《唐國史補》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之樗蒲……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四者貴采也。
4.
犢子。參見“犢子”。
1.出自《魏都賦》昌容練色,犢配眉連。
1.奮勇前進。
1.勇敢地一直前進。
1.勇士,武士。
2.勇猛威武。
1.勇敢堅毅。
1.亦作"勇于"。
2.謂臨事不退縮,不推委。
1.見"勇鷙"。
1.勇猛強壯;勇猛剛強。
2.勇猛強壯的士卒。
1.亦作"涌長"。
2.急劇增長。
1.亦作"涌出"。
2.涌冒而出。
1.涌現于心頭的感觸。
1.亦作"涌沸"。
2.翻騰。
3.噴涌出沸騰的水。
1.亦作"涌澓"。
2.涌起洄流。
1.亦作"涌貴"。
2.指物價猛漲。
1.亦作"涌激"。
2.洶涌激蕩。
3.形容感情激昂奔放。
1.亦作"涌擠"。
2.擁擠。
1.亦作"涌金門"。
2.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市)的西城門。門臨西湖。
1.涌現聚合。
1.洶涌的水流。
1.形容翻卷飄動。
1.噴涌流淌。
2.猶奔瀉。
1.亦作"涌泉"。
2.水向上噴出的泉。
3.中醫針灸穴位名。
1.亦作"涌身"。
2.縱身。
1.亦作"涌躍"。
2.升騰;跳躍。
1.激流。
2.猶奔流。
1.(人和事物)大量出現。
2.突然出現。
1.亦作"涌泄"。
2.嘔吐排泄。
3.噴涌外泄。
1.亦作"涌溢"。
2.涌流而出。
3.漫溢;泛濫。
4.比喻大量涌現。
5.猶沸騰。
1.水波騰涌貌。
1.見"涌趯"。
1.漢代宮廷女官名號的一種。有稱其容貌美麗之義。
1.輕巧美麗貌。
1.高低眾多貌。
1.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在由幼蟲老熟后變為不動的蛹期的過程。
1.蛹羽化后剩下的外殼。如蟬蛻為蟬蛹羽化時所脫下的外殼。
1.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在幼蟲變化成蛹﹑蛹變為成蟲以前的一段時期。
1.蠶蛹蜷伏繭中。比喻隱居不出。
1.亦作"踴昂"。
2.(物價)上漲。
1.亦作"踴躭"。
2.見"踴躪"。
1.亦作"踴發"。
2.迸發。
1.亦作"踴距"。
2.跳躍。
1.亦作"踴躪"。亦作"踴躭"。
2.猶踴擗。
1.亦作"踴擗"。
2.頓足搥胸。形容極度悲哀。
1.亦作"踴甓"。
2.指塔。
1.亦作"踴身"。
2.縱身。
1.亦作"踴跳"。
2.跳躍。
1.亦作"踴現"。
2.冒出;突現。
1.亦作"踴逸"。
2.猶跳越。
1.跳舞的節奏;跳躍。
1.使用詔書。
1.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