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光明。
2.
形容詞
和樂。
3.
形容詞
〈書〉興盛,興旺。
4.
見“熙熙攘攘(rǎngrǎng)”: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5.
名詞
(Xī)姓。
1.
亦作“焈”。亦作“煕”。亦作“熈”。
2.
興盛;興起。
1.出自《書·堯典》允厘百工,庶績咸熙。
2.出自《幽州紀圣功碑銘》熙我文典,煥乎光明。
3.出自《上仁宗皇帝書》堯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眾工者,以此而已。
3.
和樂;和悅。
1.出自《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棄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
2.出自《文選·潘岳〈關中詩〉》惴惴寡弱,如熙春陽。
3.出自《文心雕龍·知音》譬春臺之熙眾人,樂餌之止過客。
4.出自《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出從於人,既相諧熙。
4.
曬;照射。
1.出自《說文·火部》熙,燥也。
2.出自《贈劉琨》詩仰熙丹崖,俯澡綠水。
3.出自《鹽池賦》熙金葩之融炎,穎躍結而淪成。
4.出自《送無本師歸范陽》詩天陽熙四海,注視首不頷。
5.
通“嬉”。嬉戲。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十》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出自《淮南子·人間》臣不敢以死為熙。
6.
通“禧”。吉祥。參見“熙事”。
1.出自《漢書·禮樂志》忽乘青玄,熙事備成。
2.出自《賜刑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錢象先等獎諭詔》覽奏篇之來上,慶熙事之有成。
7.
嘆詞。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熙!我念孺子,若涉淵水。
8.
姓。帝嚳時有熙氏。見《通志·氏族四》。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熙氏,英賢傳曰:帝嚳使玄冥為水正,熙氏佐之,因以為氏。
9.
光明;明亮。
1.出自《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2.出自《齊東野語·曝日》謝無逸為賦,詩曰:“……徐徐晨光熙,稍稍血氣暢。”
1.舊時科舉考試的考場。
1.猶試牘。
1.正式比賽前的試驗性比賽。
1.從政。
1.任職。
1.試行制作。
1.試用的沒有正式任命的官員。
1.考試中選。
1.即試兒。
1.考試貴族子弟。
1.試著新妝。
1.初飲。
1.謂試探著。
1.正式演奏之前﹐先試著演奏﹐以視其效果如何。
1.猶試兒。
1.試著去做。
2.試作的文章。
1.見"飾辯"。
1.亦作"飾辨"。
2.粉飾巧言,說虛浮不實的話。
1.亦作"餺表"。
2.修飾外表,裝飾表面。
1.陳列武器儀仗。
2.精美的武器。
1.見"飾裝"。
1.古代大夫乘的鞔革為飾的車子。
1.修飾虛名之臣。
1.整頓城垣守備。飾,通"飭"。
1.藻飾言辭,修辭。
2.指華美空洞的詞藻。
3.掩飾真相的話;托詞。
1.修飾言辭﹑文辭。
2.托辭掩飾。
3.指虛浮不實之辭。
1.整飭行動。飾,通"飭"。
1.亦作"餺法"。
2.整飭法度。飾,通"飭"。
1.粉飾掩蓋錯誤。
1.粉飾掩蓋錯誤,拒絕規勸。
1.粉飾錯誤,養成過失。
1.亦作"餺非文過"。
2.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1.同"飾非文過"。
1.見"飾非遂過"。
1.謂刷拭祭祀所用的小羊使之清潔。
1.粉飾掩蓋污點和缺點。
1.謂故為怪異。
1.裝飾外表。
1.猶治官。飾,通"飭"。
1.古人按等級以不同織物裝飾覆蓋棺柩。
1.亦作"餺詭"。
2.故為詭詐。
1.粉飾過錯。
1.猶美化。
2.猶美好。
1.裝飾描畫。
1.作偽蒙混。
1.亦作"餺甲底兵"。
2.整理鎧甲,磨快武器。飾,通"飭";底,通"砥"。
1.亦作"飾價"。
2.謂以欺詐手段抬高價格。
1.見"飾賈"。
1.譽美稱許。
1.體現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