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條狀物)橫剖面小(跟“粗”相對)。
2.
形容詞
(長條形)兩邊的距離近。
3.
形容詞
跟“粗”相對。顆粒小的。
4.
形容詞
跟“粗”相對。聲音小。
5.
形容詞
精細。
6.
形容詞
仔細;周密(跟“粗”相對)。
7.
形容詞
細小的,不重要的。
8.
形容詞
(粵語、湘贛語)年幼。
9.
名詞
(Xì)姓。
10.
名詞
密探。
1.
微小。與大相對。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
2.出自《塞上曲》莫道功勛細,將軍昔戍師。
2.
瑣碎;不重要。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其細已甚,民弗堪也。
2.出自《北史·齊紀中·孝昭帝》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咸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3.出自《東湖》詩絲緡雖強致,瑣細安足戡。
3.
柔嫩。參見“細柳”。
1.出自《西京雜記》枚乘為《柳賦》,其辭曰:“……階草漠漠,白日遲遲。于嗟細柳,流亂輕絲。”
2.出自《贈徐幹》詩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
3.出自《哀江頭》詩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4.
精致;細密。
1.出自《衣箴》帛必薄細,衣必輕暖。
2.出自《北史·李普濟傳》入粗入細李普濟。
3.出自《四世同堂》在往年,〔他〕在這樣的攤子前一站,就站個把鐘頭,去欣賞、批評和選購一兩個價錢小而手工細的泥兔兒。
5.
良,善;美好。參見“細色”、“細娘”、“細果”、“細馬”。
1.出自《無量壽經》眄睞細色,邪態外逸。
2.出自《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上大喜,賜鍍金酒器二百兩,細色段匹。
3.出自《堅瓠補集·勻面尚黃》遼時,燕俗婦人有顏色者,目為細娘……宋彭汝礪詩:“有女夭夭稱細娘,真珠絡髻面涂黃。”
4.出自《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又有粗使梅香亦為可笑,曾有詩道:“兩腳鏖糟拖破鞋,啰乖像甚細娘家?”
5.出自《水滸傳》家間已準備下諸般細果,異品肴饌,擺在面前。
6.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提控娘子便請愛娘到里面自己房里坐了,又擺出細果茶品請他。
7.出自《紅樓夢》然后預備下香茶、細果以及各色玩物,為猜著之賀。
8.出自《北史·白建傳》三年,突厥入境,代忻二牧,悉是細馬,合數萬匹,在五臺山北柏谷中避賊。
9.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三》〔諸牧監〕每歲孟秋,群牧使以諸監之籍合為一,以仲秋上於寺,送細馬則有牽夫、識馬小兒、獸醫等。
10.出自《水滸傳》若有人活捉得方臘的,高官任做,細馬揀騎。
6.
詳細;仔細。
1.出自《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2.出自《薔薇》詩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3.出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白氏便問有何異事,遐叔把昨夜寺中宿歇看見的事情,從頭細說一遍。
4.出自《四世同堂》在他坐定細想想之后,他的心就重新縮緊,比以前更厲害。
7.
形容聲音輕微。
1.出自《韓詩外傳》夫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2.出自《南史·張彪傳》彪左右韓武入視,彪已蘇,細聲謂曰:“我尚活,可與乎?”
3.出自《秋日寄淮陰吳嵩三》詩破屋豆花白,墻草蟲吟細。
4.出自《黑板報編輯》高老頭走來把小趙叫到一旁,細聲細語地說。
8.
地位低微。
1.出自《漢書·游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偷,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
9.
年幼。
1.出自《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歌譚(彈)美女,隨意簡將;細壯奴婢,任情多少。
2.出自《上歐陽舍人書》然親在憂患中,祖母日愈老,細弟妹多,無以資衣食。
3.出自《大都雜詩》朱門細婢金條脫,紫禁材官玉鹿盧。
4.出自《山道彎彎》傻子,都快二十六啦!不細了。
10.
微小。與粗相對。
1.出自《國語·周語下》大不逾宮,細不過羽。
2.出自《獨釣》詩羽沈知食??,緡細覺牽難。
3.出自《茶館》您試試這個(指鼻煙),剛裝來的地道英國造,又細又純!
11.
指地位低微之人。
1.出自《南史·薛安都傳》卿從弟服章言論,與寒細不異。
2.出自《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知撫州,恩信行部曲,奸強擾服,貧細得其職。
12.
引申指小兒。
1.出自《南齊書·東昏侯紀》晨斥氓庶,巷無居人,老細奔遑,置身無所。
1.并馳。
1.伴侶;配偶。
2.配得上的;比得上的。
3.同類。
1.同類。
1.小雞。《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趙岐注"人言我力不能勝一小雛,則謂之無力人。"阮元校勘記引孫奭孟子音義"匹,丁(丁公著)作匹……音節蓋與匹字相似,后人傳寫誤耳。"梁啟超《知恥學會敘》"兵惟無恥,故老弱羸病,茍且充?,力不能勝匹雛耳。"一說,幼鴨。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鴨也。從省作匹。《禮記》說'匹'為驚是也。"又《答汪尚書》"是猶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舉萬石,而后勝匹雛。"一說,一只雞。'匹'為量詞。見楊伯峻《孟子譯注》。
1.雌雄同處。
1.相比;相當;對等。
2.指彼此相當的人。
3.配偶。
4.婚配,結為夫妻。
1.謂庶子地位同于嫡子。
2.謂締結婚姻。
1.象聲詞。
1.見"匹丟撲搭"。
1.泛指布帛等紡織品。
①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②泛指尋常的個人匹夫而為百世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③特指有勇無謀的人匹夫之勇|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④罵人的話。相當于家伙”、東西”匹夫安敢欺我耶!
1.謂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語出《論語.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同"匹夫匹婦"。
1.《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溝瀆"謂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
1.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1.平民男女。泛指普通百姓。
1.同"匹夫匹婦"。
1.同"匹夫匹婦"。
1.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1.語本《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諒"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
1.匹夫之勇。
1.謂國家興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1.同"匹夫小諒"。
1.謂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勇氣。
1.古代指平民婦女。
2.一個婦女。
1.《書.咸有一德》"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孔穎達疏"匹夫匹婦不得自盡其意,則在下不肯親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則人主無與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婦不獲"謂平民婦女向上反映意見。
1.謂個人的意氣。
1.夫婦間的情誼。
1.婚配。
2.配偶。
3.謂匹偶而相合。
1.雌雄同居。
1.雅樂。古代所謂正樂。
1.形容連續的聲音。
1.白絹。常以形容奔馳的白馬﹑光氣﹑瀑布﹑水面﹑云霧等。
1.亦稱"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刁約使契丹,戲為四句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貍。'皆紀實也……匹裂,似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加黃漆。"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二"匹制,小木罌。"一說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內小。古人不過五六。《古今詩話》'刁約使契丹詩曰餞行三匹制。'"
1.復姓。北魏有疋婁內干。見《通志.氏族五》。
1.同伴。
1.一匹馬◇常指單身一人。
1.亦作"匹馬單槍"。
2.一匹馬,一桿槍。比喻獨自行動,沒有別人幫助。
1.一馬當先。謂沖鋒在前。
1.春秋時魯國交納田賦,規定每丘出戎馬一匹,牛三頭,謂之"匹馬丘牛"。
1.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
1.成對的鳥。特指鴛鴦。
1.配偶。
2.婚配。
1.投合。
2.指雌雄的一方◇多指配偶,夫妻。
3.雌雄配對。多喻指婚配。
4.謂相當于。
1.婚配。
1.象聲詞。
1.成對的鳥。
1.猶伴侶,伙伴。
1.猶突然,猛然。
1.獨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