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快樂;高興(跟“悲”相對)。
2.
形容詞
可慶賀的,特指關于結婚的。
3.
動詞
喜歡;愛好。
4.
名詞
婦女懷孕叫“有喜”。
5.
動詞
某種生物適宜于什么環境;某種東西適宜于配合什么東西。
6.
名詞
(Xǐ)姓。
7.
名詞
可慶賀的事。
1.
“歖”的今字。
2.
快樂;高興。
1.出自《詩·鄭風·風雨》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2.出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3.出自《送朱秋崖歸安宜》詩眼明乍喜故交至,劇談往往連晨鐘。
4.出自《銅墻鐵壁》你喜迷了竅了。
3.
謂使歡悅。
1.出自如:形勢喜人。
2.出自《茅盾傳》此時,武漢形勢卻十分喜人,武漢來電上海,要求派人去那里工作。
3.出自《我對黑暗的柔情·云煙過客》它笑得適度時,花兒開得繁盛,莊稼長勢喜人。
4.
喜愛;愛好。
1.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臥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
2.出自《孽海花》公坊本不喜熱鬧。
3.出自《天末懷李白》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5.
喜慶之事。
1.出自《易·賁》六五之吉,有喜也。
2.出自《喜雨亭記》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路上往來飛跑的,卻是報子分投報喜的。
6.
指懷孕。
1.出自《紅樓夢》叫大夫瞧了,又說并不是喜。
2.出自《家》玨,你不要去,你有喜,經不起悲痛。
3.出自《困獸記》將來你有了喜,我又領回來好了。
7.
容易。
1.出自《百喻經·婆羅門殺子喻》人命難知,計算喜錯。
2.出自《齊民要術·涂甕》火盛喜破,微則難熱,務令調適乃佳。
8.
謂習慣于或適合于某種環境條件。
1.出自《格物粗談·樹木》松喜干。
2.出自《格物粗談·樹木》檜喜濕。
3.出自又如:蘭花喜溫暖、濕潤氣候。
9.
指痘疹。舊俗孩子出痘時,常因懼得天花而諱言之,又以痘既發出便可平安,故用“喜”字代指。以求吉利。
1.出自《紅樓夢》姐兒發熱是見喜了,并非別癥。
10.
通“蟢”。參見“喜子”。即蟢子。一種長腳的小蜘蛛。亦稱“喜母”。
1.出自《爾雅·釋蟲》蟏蛸、長踦
2.出自《荊楚歲時記》〔婦女〕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3.出自《依韻和試筆偶書》洗硯開書幾,拈毫喜子巢。
4.出自《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蟏蛸在戶》蟏蛸長踦,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
11.
姓。漢有喜夷。見《東觀漢記·喜夷傳》。
1.出自《正字通?口部》喜,北狄姓。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逆珰喜寧。
1.藏起奇謀。
1.指四方高,中央下的丘地。
1.謂懷抱清白的操守。
1.久負聲望。
1.猶珍藏。
1.含蘊;蓄積。
1.藏玉。
2.比喻掩藏才智。
3.見"韞玉硯"。
1.亦稱"韞玉"。
2.即淄硯。山東淄川所產的硯臺。
1.戲曲念白的一種。同京(北京)白﹑蘇(蘇州)白等相對。大抵以中州韻為讀音﹑咬字﹑歸韻的標準,四聲調值也有特定規律,因而節奏感和音樂性較強。傳統戲曲中正面人物和身分較高的人物多念韻白。
2.戲曲中句子整齊押韻的道白。
1.韻書中把同韻的字歸在一起成為一部。如《廣韻》分韻為二百零六部,《平水韻》分為一百零六部,《中原音韻》分為十九部。
1.氣韻格調。
2.亦作"韻調"。音調。
3.引申為腔調。
1.指寫有聯句的竹簡。
1.風韻氣度。
1.指韻文用韻的法則。
1.指韻母中的主要元音。參見"韻母"。
1.氣韻風格。
2.指音韻格律。
1.敲鼓聲。
1.和諧,協調。
詩詞曲賦等韻文句末或聯末押韻的字,通稱為韻腳。參見押韻”。
1.有韻律的文句。
1.指韻母的類別。古代韻書的單位"韻",一個韻可再分為一至幾個韻類。
1.音韻流暢。
2.指詩人騷客。
1.亦作"韻律"。
2.聲韻和節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
3.指某些物體運動的均勻的節律。
1.指詩文的用韻。
1.宋時對植物果實的雅稱。
見聲母”(326頁)。
1.韻書中韻部的標目。如詩韻上平聲的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
1.標有詩韻的牌子。供作詩限韻之用。
1.琴名。
1.猶雅人。
1.等韻學家把韻腹和韻尾相同或相近的韻歸并為一類,稱"韻攝"。如《四聲等子》把《廣韻》平聲東冬鍾﹑上聲董腫﹑去聲送宋用﹑入聲屋沃燭等十一韻統括為一攝,把二百零六韻歸并為十六攝。
1.猶高雅。
1.風雅之士。
1.風雅之事。
1.分韻編排的字典。為寫作詩﹑賦﹑詞﹑曲者檢索韻字之用。現存韻書,大都先分四聲,再分韻部。凡同聲調﹑同韻的字為一部,取其中一個字為標目,用反切注音。最早的韻書是三國魏李登《聲類》﹑晉呂靜《韻集》,久已亡佚。隋陸法言《切韻》,原書亦不傳。宋陳彭年等著《廣韻》,分韻太繁,不便應試作詩之用。金人始并為一百零六韻,即后來所謂"平水韻"。元﹑明﹑清以來,文人作詩﹐都以"平水韻"為標準,沿用至今。
1.又稱介音。某些韻母的組成部分,是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的高元音。參見"韻母"。
1.指韻母的收尾部分。參見"韻母"。
雅致含蓄的意味這是一本很有中國文化韻味的書。
與散文”相對。泛指用韻的文體,如歌謠、辭賦、詩、詞、曲以及有韻的其他文體。
1.謂聲音悠揚而響亮。
1.宋時對衣著的雅稱。
1.即音韻學。
1.亦作"韻言"。
2.有韻的文辭。
1.標韻字的葉形竹﹑木片。供作詩定韻之用。
1.聲響舒緩悠揚。
2.比喻香氣飄散。
1.指荼?。
1.猶器量,氣度。
1.指合韻律的文詞。特指詩詞。
1.有韻律的詞語。多指詩詞。
1.有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