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硨磲”。軟體動物,體長可達1米,殼略呈三角形,很厚,生活在熱帶海里。
1.
見“硨磲”。次于玉的美石。
1.出自《廣雅·釋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
2.
見“硨磲”。軟體動物,棲息熱帶海洋中。肉可食用。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長可達一米,可制器皿及裝飾品。
1.出自《嶺外代答·硨磲》南海有蚌屬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許,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為貴。
3.
見“硨磲”。指其介殼。古稱七寶之一。
1.出自《蘇氏演義》魏武帝以瑪瑙石為馬勒,硨磲為酒碗。
2.出自《曇花記·西游凈土》嵌珊瑚硨磲瑪瑙,光射月輪孤。
3.出自《贈許容》詩吾生好奇頗嗜此,硨磲犀象羅笥中。
4.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洋槍隊過完之后,還有一個押隊官,戴著硨磲頂子,騎著馬。
4.
見“硨磲”。特指酒杯。
1.出自《彩毫記·展武相逢》斬頭顱報怨都城,把硨磲使酒侯家。
1.名門的后代。
1.舊時稱著名的演員。
1.海棠的別名。
1.大魚。
1.名言。
學位的一種。根據學術成就或對國家和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而授予的榮譽學位。不進行考試和論文答辯。中國授予名譽博士的條件是國內外卓越的學者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經學位授予單位提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
1.著名的園囿。
1.大的原野。
1.有名的美女。亦指名門閨秀。
1.名稱的界說。
1.名相。
1.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
1.謂在一個時期名氣很大。
1.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名義正當,道理上也講得通。指做事理由正當,道理充分朝廷命下,則將軍名正言順矣。
1.猶名片。
1.禰衡初至潁川,懷刺求謁,而久無所投,至于刺字漫滅。見《后漢書.禰衡傳》。"名紙毛生"原謂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跡漫滅◇以喻長時間求謁而不得見。
1.名稱制度。
1.刑名之治,法治。
1.名次。
2.名位官階。
1.名貴的品種。
1.名聲顯赫。
1.名門的后代。
1.名酒。
1.名分明確。
2.有名的著作。
1.名稱與形狀。
2.形容,描述。
1.指名僧。緇,黑色僧衣。
1.有名望的人。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
1.有名望的宗族。
1.猶名姓。
2.名門望族。
1.著名的作品。
1.見"明暗"。
1.敞亮而深廣。
1.清楚;明確。
2.確實。
3.明凈;白凈。
4.清白;光明。
5.公然;顯然;不含胡。 6.了解;知道。 7.聰明;懂道理。 8.猶明證。 9.辯明;辯白。 10.了當。
1.明顯地擺在眼前,容易看得清楚。
1.盡力保護;佑助勉勵。明,通"勉"。
2.清制,京外大臣推薦有才能的人或敘錄有功勞的官員,請求以某項官職任用或加以某項榮典,奏報以后,交吏部審議,稱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請求破格錄用的,稱為密保。
1.明確完備。
1.明白所為之事之"本",如為什么要這樣做,達到什么效果等。
2.明代的刻本。詳"明版"。
1.明君。
2.謂還政于君。
1.明確地分辨;辨別清楚。
1.清楚分明地辨別出是和非。
1.謂明顯地區分開來。
2.明智辯給;明暢有條理。
1.鮮明的榜樣﹑表率。
1.明顯。昞,同"昺"。
1.明亮,燦爛。
1.見"明察暗訪"。
1.明里觀察,暗里詢問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況。
1.謂目光敏銳,可以看清秋天鳥獸新生的毫毛。形容洞察一切。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見"明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