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疾病,主要癥狀為脊、脛或胸部彎曲。
2.
形容詞
瘦弱。
1.
亦作“尩”。亦作“尫”。
2.
指胸、脛、背等處骨骼的彎曲癥。亦指有這種殘疾的人。
1.出自《禮記·檀弓下》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而奚若?”
2.出自《呂氏春秋·盡數》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
3.出自《補尪起廢藥痼議》邪熾髓竭,變而為尪。
4.出自《民彝與政治》聚眾瞽以事離婁之明,驅眾尪以當烏獲之役,烏乎可哉!
3.
指孱弱;瘦弱。
1.出自《舊唐書·陸贄傳》斯乃勇廢為尪,眾散為弱,逗撓離析,兆乎戰陣之前。
2.出自《牛饑紀事二十二韻》身尪驢慣侮,毛短虱時攢。
4.
引申指弱小。
1.出自《默觚下·治篇三》人聚則強,人散則尪;人靜則昌,人訟則荒。
5.
步態不正。引申指行為邪惡。
1.出自《太玄·徯》徯尪之撲,終不可治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