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習慣,滿足。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凡人心是所學,體安所習。鮑肆不知其臭,玩其所以先入。
3.出自《金瓶梅詞話》他自從女兒去了,本等他家里沒人,他娘母靠慣了他,整哭了兩三日,這兩日才玩下些兒來了。
2.
鉆研;修煉。
1.出自《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
2.出自《游天臺山賦》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
3.
違背;玩忽;輕視。
1.出自《昌言·損益》事有乖於數,法有玩於時者,可改也。
2.出自《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時節不可玩,親交可攀援。
3.出自《送喬執中秀才歸高郵》詩行矣子誠然,光陰未宜玩。
4.
戲弄。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2.出自《北史·魏收傳》邪輸者,故尚書令陳留公繼伯之子,愚癡有名,好自入市肆,高價買物,商賈共所嗤玩。
5.
觀賞;欣賞。
1.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雖有五臺之游,未嘗一日登玩。
2.出自《答何邵》詩屬耳聽鶯鳴,流目玩鯈魚。
3.出自《集異記·徐佐卿》既入此堂,忽睹掛箭,則命侍臣取而玩之,蓋御箭也,深異之。
4.出自《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今日說一個后生,祇因清明,都來西湖上閑玩,惹出一場事來。
6.
供玩賞的東西。
1.出自《癸辛雜識續集下·白玉出香獅》奩具中有白玉出香獅子,高二尺五寸,精妙無比,真奇玩也。
1.官名『代蘭臺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歷代因之。隋唐以后,成為三省﹑六部及御史臺低級事務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明代遂廢。見《通典.職官四》。
2.宋元以來官府中胥吏的通稱。
1.才學美盛之士。
1.章程;程式。
1.猶賢妻。
1.指太子所下的書面命令。與皇帝詔書相別。
1.謂德行善美。
1.即令嗣。似,通"嗣"。
1.指才德美好的兒子。
2.用為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1.善謀;遠大的謀略。
1.賢明的天子。
2.對有王爵者的美稱。
1.謂儀容善美,使人景仰。
2.引申指美好的名聲。
3.指有美好名聲的人。
1.即丁令威。傳說中的神仙名。
1.美好的聲譽。
1.令聞,美好的聲名。問,通"聞"。
1.指皇帝對臣屬的封贈賞賜。
1.美好而顯著。
1.零星。零碎。
1.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形容法令或紀律嚴明。
1.謂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樣迅速順利。
1.猶佳節。
1.偉大的事業或業績。
1.美麗的容顏。
1.謂整肅威儀。
2.指美好的儀容﹑風范。
3.盛美的典禮。
1.第二道詔令;法令的第二篇。
1.和善的語音。
2.善言,美好的言辭。
1.春秋戰國時楚國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
2.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
1.指德行美好的后嗣。
1.猶言賢妻。
1.遠大的志向﹑抱負。
2.美好的業績。
3.指好的規章﹑制度。
1.美好的聲譽。
1.《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毛傳"脊令,雍渠也。"鄭玄箋"雍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于急難。"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1.指因兄﹑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
1.猶令愛。
1.禁令和條約。
1.吉月。
2.指夏歷二月。
1.指美好而合于禮法規范的品德。
1.好文章。
2.指辭令文章。
3.指酒令。
4.令曲的樂章。亦泛指樂曲。
1.指帝王規戒臣下的詔令。
1.古代官名。掌文告辭令。
2.舊時以嫡妻為正室,因用為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1.善政。
2.敬稱他人的嫡妻。
1.春秋時山戎屬國。其地約在今河北灤縣﹑遷安間。公元前六六四年為齊恒公所滅。
1.指帝王的命令。
2.宋﹑元時指太子的命令。
3.金代曾以皇太后之命為"令旨"。
1.美好的品質。
1.謂保持善名而死。
2.謂盡天年而壽終。
3.指事情完美地終結。
1.號令示眾。
1.賢德的君主。
1.良好的典范。
1.美麗的姿容。
2.指美好的形態﹑形象。
1.猶言佳兒,賢郎。多用于稱美他人之子。
1.指名門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