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崩頹;墜下。
1.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磐石險峻,傾崎崖??。
2.出自《漢書·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上,??銅丸以摘鼓,聲中嚴鼓之節(jié)。
3.出自《天對》行鴻下??,厥丘乃降。
2.
敗壞。
1.出自《漢書·司馬遷傳》李陵既生降,??其家聲,而仆又茸於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2.出自《紀事詩》汝愛身,惜妻子,既負國,又??家聲。
3.
下降。參見“隤祉”、“隤祥”。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因茲以勒崇垂鴻,發(fā)祥??祉,欽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2.出自《五言夏日游神泉》??祥應(yīng)運,非醴泉歟。
4.
水在地下流動。
1.出自《漢書·溝洫志》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以絕商顏,東至山領(lǐng)十余里間。
5.
跌倒,絆倒。參見“隤陷”。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xùn)》先者??陷,則后者以謀。
6.
丟失,掉。
1.出自《文選·陸機〈嘆逝賦〉》樂??心其如忘,哀緣情而來宅。
7.
柔順貌。參見“隤然”。
1.出自《易·系辭下》夫《坤》,??然示人簡矣。
2.出自《后漢書·黃憲傳論》余曾祖穆侯,以為憲??然其處順,淵乎其似道。
3.出自《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在朝??然,仗正順而已,門無雜賓。
8.
向下斜行之道。指風(fēng)車的出糧口。
1.出自《急就篇》碓硙扇??舂簸揚。
9.
春秋周邑名。故城在今河南獲嘉北約二十里。
1.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黹、樊、隰郕、鉆茅、向、盟、州、陘、??、懷。
10.
通“頽”。馬病。跛蹷。
1.出自《詩·周南·卷耳》我馬虺??。
2.出自《憶昨行和張十一》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qū)頻??。
11.
通“頽”。疝氣。
1.出自《釋名·釋疾病》陰腫曰??,氣下??也。
12.
指使墜下。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上》苗生葉以上,稍耨隴草,因??其土以附苗根。
1.干燥熾熱。
因干燥而裂開土地~ㄧ嘴唇~ㄧ在北方,竹器容易~。
1.上天。
2.陽剛的精氣。
1.亦作"干陵"。
2.干犯欺凌。
1.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在陜西干縣梁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獸﹑華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馬﹑石獅﹑述圣記碑和無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對干陵的一些陪葬墓進行了發(fā)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懷太子墓等,發(fā)現(xiàn)了極為精美的壁畫﹑線雕畫和大量的陶俑等歷史文物。
1.虔劉。劫掠;殺戮。
同一水系內(nèi)全部支流所流注的河流。也叫主流。
把固體燃料和空氣隔絕,加熱使分解,如煤干餾后分解成焦炭、焦油和煤氣。也叫碳化。
1.《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干》卦第五爻為天子在位之象,因以"干龍"喻帝王。
1.干櫓,盾牌。
2.喻護身的東西。
1.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
1.主要路線;干線。
1.猶入?yún)巍9欧Q律為陽,呂為陰,故以"干呂"謂陰氣調(diào)和。
1.即陽律。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1.指治事的才能與謀略。
1.天網(wǎng)。比喻帝王廣收人才的措施。
1.凈得。
干什么您~說這些話?ㄧ你問這件事~?
1.亦作"干縵"。
2.即紗籠。用棉布制成的圍在腰部以下的一種服飾。
1.旌旗的一種。以旄牛尾飾旗竿,作為儀仗。
2.《詩.墉風(fēng)》篇名。《詩序》謂此詩是贊美"衛(wèi)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1.觸犯;冒犯。
1.投機圖利。
2.指僥幸之利。
3.冒險僥幸。
4.貪求;貪得。
5.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
1.請托;請求。
1.謂諂媚求寵。
1.謂辦事干練敏捷。
1.求取名位。
1.干犯名教和道義。
1.猶天命。
1.見"干鏌"。
1.干略。
1.不喂奶的保姆。
1.指太子。
1.見"干寤"。
1.干涉擾亂。
1.猶才能。
1.猶干沒,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
1.詈詞。
1.猶干綱,朝綱。
1.猶舞弄。
1.能干的奴仆。
1.義女。
1.嘔而不吐。
1.即感光片。用于攝影或翻印的底片。
1.辦事能干的仆役。
干(盾)和戚(大斧)。古代武舞執(zhí)干戚操干戚以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乞求,求取。
1.上天的啟示。
1.水量少,水位淺。
2.指江湖池沼的水淺處。
1.強干而有力。
1.干求竊取。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