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竹片。亦指小的竹、木枝。參見“筳篿”。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
2.出自《抱樸子·備闕》擿齒,則松槚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則棟梁不如鷦鷯之羽。
2.
通“莛”。草莖。
1.出自《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2.出自《泛江玩月》詩知君皆逸韻,須為應筳撞。
3.
紡具之一。用以絡絲、紡紗、卷棉條等。
1.出自《說文·竹部》筳,繀絲管也。從竹,廷聲。
2.出自《農書》木棉卷筳,淮民用薥黍稍莖,取其長而滑。
文體名。與散文相對。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工整,聲律諧美,藻飾華麗,多用典故。句式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者,稱四六文,為駢文中的一體。
1.見"駢脅"。
1.謂不斷涌現。
1.用對偶行文。
1.相連貌。
1.同臺演出。
1.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臨胊縣。
2.指相鄰的邑縣。
1.猶超過。
1.猶比翼。
1.四六對偶的語言。
1.繁密茂盛。
1.一并殞滅。
1.指雙胞胎。
1.聚攏圍繞。
1.紛紜雜亂。
1.一并斬首。
1.并至,一并到來。
1.并列的分支。
駢駢拇,腳的大拇指與二指并合而生。枝枝指,手的大拇指旁歧生的一個手指。駢拇枝指。比喻多余無用的撤銷駢枝機構。
駢駢拇,腳的大拇指與二指并合而生。枝枝指,手的大拇指旁歧生的一個手指。駢拇枝指。比喻多余無用的撤銷駢枝機構。
1.謂偶句儷辭。
1.并立。
1.謂福祉聚集;大福。
1.見"駢拇枝指"。
1.指腳的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
1.并立﹐屹立。
1.謂手足不仁。
1.一并誅戮。
1.駢枝贅疣。比喻多馀無用的東西。
1.指兩字相連的詞語,也包括聯綿字。如"方圓"﹑"編導"﹑"積極"﹑"逶迤"等。清康熙年間編有《駢字類編》一書﹐收錄古籍中兩字相連的詞語﹐分屬于十三門﹐共二百四十卷。
1.并排前進。
1.謂一人獲罪,并誅其親族。
1.并列印綬。
1.手足蜷曲﹐不能伸展自如。
1.堅固壯盛。
1.手掌和腳底都磨起了老繭。形容極其辛勞。
也作fe66*fe67!薄K壯評霞搿薄J終蘋蚪諾滓虺て諛Σ煉生的厚皮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1.見"胼手胝足"。
1.見"楄柎"。
1.亦稱"楄部"。
2.古時棺中墊尸體的長方木板。
1.猶骿脅。
1.肋骨并成一片。
1.手腳掌上由于長期勞作所生的老繭。骿,通"胼"。
1.旋轉的舞姿。
2.行不正貌;跛行貌。
1.巧言善辯﹐阿諛奉迎。
1.巧言。
1.誑騙的語言。
1.欺騙的事端。
1.拐騙。
1.謂欺騙不了任何人,只能騙騙根本不存在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