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
2.
名詞
形狀像亭子的小房子。
3.
形容詞
〈書〉適中;均勻。
4.
名詞
(Tíng)姓。
5.
見“亭亭”。①高聳。②美好的樣子。
6.
名詞
秦漢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鄉。
1.
古代邊境崗亭。
1.出自《墨子·備城門》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為閨門兩扇。
2.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
3.出自《史記·匈奴列傳》漢使光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遠者千余里,筑城鄣列亭至廬朐。
4.出自《代出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2.
秦漢時鄉以下、里以上的行政機構。
1.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
2.出自《論衡·詰術》民間之宅,與鄉、亭比屋相屬,接界相連。
3.
秦漢亭所設的供旅客宿食的處所。后指驛亭。
1.出自《漢書·高帝紀上》及壯,試吏,為泗上亭長。
2.出自《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詩孤亭凌噴薄,萬井逼舂容。
3.出自《上時相議制舉書》唐虞舊域,風俗淳儉,獄無積訟,亭鮮過客。
4.
亭子。設在路旁或園林、風景名勝等處供來往之人休息和賞景的小型建筑物。多用竹、木、磚、石等材料建成。平面一般呈圓形、方形、扇形和八角形等。大多有頂無墻。
1.出自《登牛頭山亭子》詩路出雙林外,亭窺萬井中。
2.出自《小滄浪筆談·小滄浪雜詩》北渚紅橋小笠亭,蕉衫竹扇此消停。
5.
公平處理。
1.出自《史記·酷吏列傳》補廷尉史,亭疑法。
6.
調和;均衡。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
2.出自《謝權吏部尚書表》愿清吏治,期盡人材。六燕相亭,試銓平其輕重;孤鸞可照,更區別于妍媸。
7.
直。
1.出自《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馬有雙腳脛,亭行六百里。
8.
正。參見“亭午”。
1.出自《和史宮贊》詩鶴跡秋偏靜,松陰午欲亭。
9.
養;育。參見“亭毒”。
1.出自《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
2.出自《賀雅川進白鵲表》亭毒萬方,再樹乾坤之本;照臨下土,重懸日月之光。
3.出自《吊稅人場文》虎之生兮,亦稟亭毒。
4.出自《玉堂嘉話》伏以萬物盈於兩間,亭毒必資於帝力。
5.出自《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此(小說)四力者,可以盧牟一世,亭毒群倫。
10.
通“渟”。水靜止貌。參見“亭居”。
1.出自《漢書·西域傳序》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
11.
通“停”。停止。
1.出自《漢書·西域傳上》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2.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解奏宮商,織女而忽然亭罷。
12.
通“楟”。山梨。
1.出自《上林賦》枇杷橪柿,亭奈厚樸。
13.
通“揨”。刺殺。參見“亭刃”。
1.出自《悲憤詩》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14.
指為便利群眾購物而設置的亭形建筑物。
1.出自如:郵亭、書亭、茶亭等。
15.
為直立貌。
1.出自《竹林七賢論》戎亭然不動。
16.
通“停”。量詞。
1.出自《敦煌變文集·目連變文》家財分作於三亭,二分留與於慈母,內之一分,用充慈父之衣糧。
1.傳喚訊問。
①叫醒他把我從睡夢中~。②使醒悟 ~民眾。
1.呼應,照應。
1.鳥名。即斑鳩。俗謂斑鳩呼啼能降雨,故名。
1.當做,以為。
1.唐宋天子上朝的儀式之一。
1.傳喚質對。
1.叫做,稱做。
1.叫做;認為。
1.異姓結拜為兄弟。
1.謂以白發換取黑發。
1.變換。
一種農作物收獲后,換種另一種農作物。
1.詞牌名。南宋史達祖自制曲,因詞中有"換巢鸞鳳教偕老"句,故名。雙調一百字,上闋葉平韻,但末句葉仄韻,下闋全葉仄韻。
1.改朝換代。
1.封建地主借口原租佃契約條件已變,逼迫佃戶重立新約,借以加強剝削。
1.原指貨幣兌換。引申為以命抵命。
1.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經換鵝的典故。
1.猶換鵝。
1.指王羲之的書法。
原在某處駐防的部隊移交防守任務,由新調來的部隊接替 。
1.謂調任或任滿離去。
1.特指宋高宗時對附敵者改授以官。
農業生產單位之間或農戶之間在自愿基礎上互相換著干活。
1.道家謂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廣記》卷二十引南唐沈汾《續神仙傳.王可交》"一人曰'與酒吃。'侍者瀉酒﹐而樽中酒再三瀉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靈物﹐必得入口﹐當換其骨。瀉之不出﹐亦乃命也。'"《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五年》"上餌道士金丹……自秋冬以來﹐覺有疾﹐而道士以為換骨。上秘其事。"因亦用為酒名,標榜其名貴。
2.佛教稱得道受果。
3.喻作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1.比喻作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1.謂文官外任,改為武官。
把挑的擔子或扛的東西從一個肩移到另一個肩上。
1.借貸。
1.花名。葉似水仙,冬生,至夏而落。獨抽一莖二尺許,開十余花。花或紅或綠;葉落而花,叫脫紅脫綠,花落而葉,叫換錦花。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
1.戲劇演出中更換舞臺上的場景。
比喻撤換擔負某項職務的人(含貶義)。
安在墻壁或窗戶上,排除室內污濁氣體,保持空氣清新的電風扇。也叫排風扇。
1.喻舊愛失寵或有功被棄。
2.換取姬妾。
兩家互娶對方的女兒做媳婦。
1.猶換鵝。
1.喻互相幫助。
1.謂酌其才能調任官職。
把某種單位的數量折合成另一種單位的數量。
1.曲牌的一種體式,和"換頭"類似,但對前腔的頭一句不換,而增減第二句以下的句子字數。參見"換頭"。
舊時朋友結拜為異姓兄弟時,交換寫著姓名、年齡、籍貫、家世的帖兒~弟兄。
1.詞的下片起頭句和前片不相同的叫換頭。明楊慎《詞品.秦少游贈樓東玉》"秦少游《水龍吟》贈營妓樓東玉者,其中'小樓連苑',及換頭'玉佩丁東',隱'樓東玉'三字。"清周濟《宋四家詞選.論》"吞吐之妙,全在換頭煞尾。古人名換頭為過變,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成佳制。換頭多偷聲,須和婉,和婉則句長節短,可容攢簇。"或謂《詩》中已有換頭,但其名稱在填詞時始出現。清納蘭性德《填詞》詩"不見句讀參差三百篇,已自換頭兼轉韻。"有時亦指詞由前片轉入下片句法和前片完全相同的,即謂樂曲過拍后另起一頭。
2.曲牌的一種體式。重復同一曲調,后曲換前曲的頭一句或頭幾句,稍增減其字數,其性質與"前腔"﹑"幺篇"等相同。曲中的換頭也可以自成一調,與詞中的換頭不同。
3.舊時剃頭擔子鳴以招人的一種樂器。
(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換文書。
更換并洗滌(衣服、床單等)衣服要勤~ㄧ這次出門,就帶了幾件~的衣服。
乳牙逐一脫落,恒牙逐一生出來。一般人在六歲到八歲時開始換牙,十二歲到十四歲時全部乳牙被恒牙所代替。
1.稱蘇軾寫的字。
1.更易。
1.調換﹑更換。
1.更換條約。
1.謂同一韻文用韻的轉換。除律詩絕句必須一韻到底外,古體詩和賦以及其它詩歌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換韻;詞曲必須按譜,或一韻到底,或換韻。亦稱"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