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下垂。
2.
同“躲”。
1.
下垂。
1.出自《送郭乂雜言》朝歌城邊柳亸地,邯鄲道上花撲人。
2.出自《浣溪紗慢》詞燈盡酒醒時,曉窗明,釵橫鬢亸。
3.出自《長生殿·驚變》軟咍咍柳亸花欹,困騰騰鶯嬌燕懶。
4.出自《倪煥之》火焰時時像將落的花瓣一樣亸下來。
2.
搖曵;飄動。
1.出自《霽后登樓》詩碧池舒暖景,弱柳亸和風。
2.出自《陽臺夢》詞笑迎移步小蘭叢,亸金翹玉鳳。
3.出自《紫釵記·花院盟春》一簾春色如云亸,咱高燒銀燭到更殘。怎說起送你個趁春風游上苑。
4.出自《喝火令》詞端正當窗戶,停勻亸步搖。
3.
松弛。參見“嚲鞚”。
1.出自《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江村野堂爭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
2.出自《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彖(盧彖)以雕幰載妓,微服亸鞚,縱觀于側。
3.出自《生查子》詞暖日策花驄,亸鞚垂楊陌。
4.
同“躲”。躲避;隱遁。
1.出自《不睡》詩道人安寢自如,撼之不動,外人云,又被渠亸了六十年,可怪可怪。
2.出自《不睡》詩醉里不知何處亸,等人醒后一時來。
3.出自《宣和遺事》〔王成〕前去宋公莊上捉宋江,爭奈宋江已走在屋后九天玄女廟里亸了。
5.
指責。參見“嚲剝”。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相國夫人自窨約:“是則是這冤家沒亸剝,陡恁地精神偏出跳。”
1.謂請求奉祠。
1.乞貸,請求借貸。
1.強求奪取。
1.行乞的人。
1.以乞討為業(yè)的無賴。
1.即惰民。封建社會中最受岐視的一部分平民。明編戶籍,稱惰民為丐戶,清雍正元年始廢除丐戶的"丐籍",與平民同列。
1.強行索取。
1.請求留任。
1.請求饒命。
2.猶茍活。
1.《史記.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時,與我決于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司馬貞索隱"丐者,乞也;沐,米潘也。謂乞潘為弟沐。"一說,乞沐具為弟洗沐。見《漢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顏師古注◇用為撫愛幼弱的典實。
1.求乞;乞求。
1.乞巧。
1.猶強取,勒索。
1.即乞丐。以乞討為生的人。
1.乞求布施。
1.乞討食物。
1.丐頭。
1.乞丐中的頭目。
1.請求辭職。
1.謂京官自請外放。
1.謂請求辭官家居。
2.猶言不用。
1.收養(yǎng)。也指被人收養(yǎng)的義子。
1.收養(yǎng)。
1.行乞的人。
1.謂官吏請求辭官。
1.施舍;施與。
1.乞求。
1.舊謂京官請求出任地方官。
1.謂平治,治理。
機體的組織由于鈣鹽的沉著而變硬。如兒童的骨骼經(jīng)過鈣化變成成人的骨骼,又如肺結核的病灶經(jīng)過鈣化而痊愈。
1.佛教謂五蓋與十纏皆煩惱之數(shù),故以"蓋纏"指代煩惱。
1.猶蓋世。
1.覆罩。
1.覆蓋大地。形容數(shù)量多或聲勢大。
1.掩蓋不足之處。
一種論份兒吃的飯,用碗盤等盛米飯后在上面加菜而成。也叫蓋澆飯。
1.覆蓋,遮蓋。
2.掩蓋,遮瞞。
1.《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后用以指天。古以天比帝王,因亦指帝王。
1.車蓋弓。古代車上支撐車蓋的弓形木架。
1.指身故。
1.見"蓋棺論定"。
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做出結論。
1.猶言蓋棺論定。
1.勝過,超過。
蓋在爐口上壓火的鐵器,圓形,中凸,頂端有小孔 。
建筑(房屋等)
1.猶覆瓿。比喻自己的著作價值不高。多用作謙詞。
1.一種論份兒出售的飯,用碗或盤子盛米飯后在上面加菜而成。也稱蓋飯。
1.即蓋頭。
冬天種在陽畦里的韭菜,夜間蓋上馬糞、麥糠等,白天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