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暢;通達。
1.出自《易·坤》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2.出自《文心雕龍·才略》張華短章,奕奕清暢。
3.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晏、許普應答如流,理明詞暢。
2.
舒展;表達。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交希恩疏,不可盡暢。
2.出自《淮南子·人間》故交畫不暢,連環不解。
3.出自《舊唐書·崔仁師傳》仁師以運夫逃走不奏,坐免官。既不得志,遂作《體命賦》以暢其情,辭多不載。
3.
舒暢;歡快。
1.出自《游爛柯山》詩悠然暢心目,萬慮一時消。
2.出自《儒林外史》又重九相近,我們何不相約作一個登高會,就此便奉餞虞老先生,又可暢聚一日。
3.出自《女神·輟了課的第一點鐘里》我在這海岸上跑去跑來,我真快暢!
4.
旺盛。參見“暢茂”。
1.出自《論衡·道虛》案草木之生,動搖者傷而不暢。
5.
充,充實。參見“暢月”。
1.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諸蟄必死,民必疫疾,又隨以喪,命之曰暢月。
2.出自《隋高祖文皇帝頌》而立功暢洽,不局於形器,懿業遠大,豈盡于揄揚。
6.
長。與“短”相對。參見“暢轂”。
1.出自《詩·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2.出自《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暢轂埋轔轔之轍,??旌卷悠悠之旆。
3.出自《訊氓》予聞隴西公暢轂之止方逾月矣。
7.
盡情;盡興。參見“暢敘”、“暢飲”。
1.出自《青衫淚》暢開懷,都似你朦朧酒戒,那醉鄉侯安在哉?
2.出自《四三集·寒假的一天》你要宣傳,回家來對我宣傳好了。有什么說的盡說個暢,我總之豎起耳朵聽你的。
8.
副詞。表示程度。相當于“甚”、“極”。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青衫忒離俗,裁得暢可體。
2.出自《西廂記》暢懊惱!響鐺鐺云板敲。
3.出自《桃花人面》一路行來,正是不暖不寒天氣,半村半郭人家,暢好風景也呵!
9.
琴曲名。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
2.出自《風俗通·聲音·琴》其道行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10.
通“鬯”。郁金香草。亦指用它攙和黑黍釀造的香酒,古代多用以祭祀。參見“暢臼”。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暢也者,終歲之用祭也。
2.出自《論衡·恢國》成王之時,越常獻雉,倭人貢暢。
11.
姓。漢有暢曾;唐有暢璀。參閱《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暢氏,《陳留風俗傳》有暢氏,不詳所出。齊有暢惠明撰《論語義》十卷。宋暢適、暢彥雄登科,并河中人;暢鉤,河南人。
12.
通“觴”。斟酒自飲。
1.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嚴仲子至門請,數反,然后具酒自暢聶政母前。
1.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1.漫無邊際地閑談。
1.可談論的﹔可說之處。
1.見"談吐生風"。
1.談話機敏風趣。
1.談論精深微妙的道理。
1.交談慰解。
1.縱談之口。
1.《晉書.王衍傳》﹕"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衍甚重之。惟裴顀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后以"談無"指談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觀點。
1.晤談。
1.即拂塵。因多用犀角飾柄﹐故稱。
1.談經論藝的場所。
1.談笑游戲。
1.閑談。
1.在言談中羨慕﹑稱贊。
1.亦作"談?"。
2.說笑﹔又說又笑。
3.形容態度從容。
形容談話時興致高、生動有趣他談笑風生,使大家不再感到拘束。
1.唐杜甫《復愁》詩之六﹕"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后以"談笑封侯"形容博取功名很容易。
1.見"談笑自若"。
1.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1.談論嘯吟。
1.說笑。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后進領袖。"劉孝標注﹕"言談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談屑"指談話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1.談心里話﹔閑談。
1.談話的興致。
1.占卜﹔算命。
1.空談。
1.見"談敘"。
1.猶談端。
1.談論玄理。魏晉南北朝時期空談玄理的一種風氣。
2.談論宗教義理。
3.玄學內容之一。
1.談論玄妙的事理。
1.談笑戲謔。
1.言談。
1.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1.猶談席。
1.講演。
1.猶談燕。
1.見"談燕"。
1.講論宣揚。
1.談論義理。
1.談論詩文書畫等有關藝術修養方面的內容。明徐禎卿有《談藝錄》。
1.討論切磋。
2.謂議論是非。
1.見"談論風生"。
1.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后以"談瀛"指談論海外事。
1.談論吟詠。
1.說笑諧謔。
1.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的能力很差。
1.談話﹔談說。
1.贊譽。
1.論說權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