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桃樹,落葉小喬木,小枝光滑,葉子長圓披針形,花單生,粉紅色。果實(shí)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絨毛,味甜,是常見水果。核仁可入藥。
2.
名詞
(~兒)形狀像桃子的東西。
3.
名詞
(~兒)桃樹的果實(shí)。
4.
名詞
指核桃,核桃樹的果實(shí)。
5.
名詞
(Táo)姓。
1.
果木名。落葉小喬木。春季開花,花淡紅、粉紅或白色,可供觀賞。果實(shí)略呈球形,表面有毛茸,味甜,可供生食,也可加工成桃脯或罐頭食品。核仁、花與干幼果可入藥。
1.出自《詩·魏風(fēng)·園有桃》園有桃,其實(shí)之淆。
2.出自《論衡·亂龍》故今縣官斬桃為人,立之戶側(cè),畫虎之形,著之門闌。
3.出自《獨(dú)不見》詩憶與君別時(shí),種桃齊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
4.出自《客座贅語·花木》南都人家園亭,花木之品多者,如桃,別有緋桃、淺緋桃、白桃……又有十月桃、油桃、麝香桃,皆可種。
2.
桃樹的果實(shí)。
1.出自《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bào)之以李。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孔子御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
3.
指桃花。
1.出自《古風(fēng)》桃李何處開,此花非我春。
2.出自《題百葉桃花》詩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4.
桃花色。多形容女子容顏。參見“桃腮”。
1.出自《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曲覷著嬌態(tài),灑松煙點(diǎn)破桃腮。
2.出自《催拍·偶見》曲喜孜孜走來,俏動猩唇,俊滿桃腮。
3.出自《兒女英雄傳》唇似丹朱,蓮臉生波,桃腮帶靨。
4.出自《紅蝗》畫上那個小媳婦穿著暗紅色陰丹士林布偏襟褂子,高舉著紅燈,杏眼圓睜,桃腮綻怒。
5.
指桃花開放的時(shí)令。參見“桃汛”。
1.出自《齊民要術(shù)·大小麥》大麥生於杏……小麥生於桃。
6.
指形狀像桃的其他果實(shí)。
1.出自《平常的人》棉花裂了桃,雪團(tuán)似的扔在地上,卻沒人顧得上去摘。
7.
地名。春秋魯邑。故址在今山東省汶上縣北。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七年》齊侯伐我北鄙,圍桃。
8.
漢代水名。屬涿郡。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良鄉(xiāng),侯國。垣水南東至陽鄉(xiāng)入桃。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shí)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