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脫去或敞開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
2.
動詞
袒護,不公正的維護一方面。
1.
“但”的今字。亦作“襢”。
2.
古代行禮時脫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1.出自《儀禮·鄉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
2.出自《禮記·檀弓上》主人既小斂,袒、括發。
3.
袒露右肩。佛教徒表示恭敬的一種方式。
1.出自《法苑珠林》依《律》云:偏露右肩,或偏露一肩,或偏露一膊,所言袒者,謂肉袒也……故知肉袒肩露,乃是立敬之極。
2.出自《袒裼襲解辨》至佛氏始有偏袒右肩之語,梅誕生云:“袒,偏脫衣。”則是佛氏之袒,非古人之袒也。
4.
敞露而無遮蔽。
1.出自《禮記·喪服大記》父母之喪,居倚廬,不涂,寢苫枕??,非喪事不言,君為廬宮之,大夫士袒之。
5.
解開。
1.出自《禮記·少儀》車則說綏,執以將命。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
6.
袒護;偏袒。
1.出自《澗泉日記》劉蓋張魏公門下士也,故論紹興初建炎間事,袒張為多,不甚公平。
2.出自《聊齋志異·青梅》梅曰:“小姐聞公子而賢之也,妾故窺其意以為言。冰人往,我兩人袒焉,計合允遂。”
7.
引申為顯露,顯示。
1.出自《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在每一座禮品室里,都袒出了他們的一顆顆紅心。
8.
指脫去衣袖而露出臂膊。
1.出自《漢書·高后紀》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
9.
脫衣露出上身。
1.出自《禮記·曲禮上》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2.出自《呂氏春秋·上德》曹共公視其駢脅,使袒而捕池魚。
3.出自《寧南侯傳》世威堅不動,竟袒而負司徒公以出。
4.出自《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銀發椎髻,白須髯,袒上身,在船之此側往來撐篙,口中漫作欸乃之聲。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