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化合物的一類,電離時所生成的正離子全部是氫離子。能跟堿中和生成鹽和水,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水溶液有酸味,可使石蕊試紙變紅。如鹽酸、硫酸等。
2.
形容詞
像醋的氣味或味道。
3.
形容詞
悲痛;傷心。
4.
形容詞
譏諷讀書人的迂腐。
5.
形容詞
因疲勞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無力的感覺。
6.
形容詞
形容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嫉妒的感覺。
1.
醋。
1.出自《楚辭·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2.
像醋一樣的氣味或味道。
1.出自《書·洪范》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2.出自《贈惠山僧惠表》詩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3.出自《西游記》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
4.出自《彷徨·弟兄》酸的,辣的,太咸的,不要吃。
3.
用醋烹制。
1.出自《楚辭·招魂》鵠酸臇鳧,煎鴻鸧些。
4.
特指胃酸,胃液。參見“酸水”。
1.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
2.出自《慈禧太后演義》不到數日,那拉貴人即懷酸作嘔,患起病來。
5.
因疾病或疲勞引起的筋肉微痛而無力的感覺。
1.出自《素問·氣交復大論》肌肉瞬酸。
2.出自《代理縣長》口糧沒有了,腳餓酸了。
6.
悲傷;凄涼。
1.出自《感時賦》矧余情之含瘁,恒睹物而增酸。
2.出自《答何秀才詩》蒼茫曙月落,切戾曉風酸。
3.出自《賀冊尊號表》銜酸抱痛,且恥且慚。
4.出自《過望亭六絕》窗間雨打淚新斑,破處風來叫得酸。
5.出自《曙光》樂隊奏出的樂句,觸人心酸。
7.
寒酸;迂腐。
1.出自《答范淳甫》詩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2.出自《紅樓夢》賈寶玉聽了蘭兒的話,心里越發不合,想道:“這孩子從幾時也學了這一派酸論。
3.出自《兒女英雄傳》公子道:“姑娘言重……”,姑娘忙攔他道:“算了!夠酸的了!”
8.
指因男女關系而引起的嫉妒。
1.出自《義俠記·誨淫》又且吃醋撚酸,防閑得緊,教奴終日納悶。
9.
雜劇腳色之一,主要扮演青年文人,因此亦用作對文人的蔑稱。
1.出自《贈吳宣府序》余方與君罷講稽山,下逢之,直前視,彼四人者嗔曰:“酸何知,敢視我!”
2.出自《古劇腳色考》“細酸”始見元曲,前單稱“酸”。宋官本雜劇之“急慢酸”,金院本名目之“合房酸”是也。
10.
化學上酸類的簡稱。此類物質的水溶液皆有酸味,如硝酸、硫酸、鹽酸、醋酸、草酸等。
11.
小雨。參見“酸然”。
1.出自《走筆答郭子隆句稽》詩酸然梅雨天,煩襟斗湔浣。
12.
古代傳說中的水名。
1.出自《山海經·北山經》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陽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銀。酸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汾水。
13.
指一種用醋烹制的食品。
1.出自《齊民要術·菹綠》綠肉法:用豬、雞、鴨肉,方寸準,熬之。與鹽豉汁煮之。蔥、姜、橘、胡芹、小蒜,細切與之,下醋。切肉名曰“綠肉”,豬、雞名曰“酸”。
1.比較遠的徒步旅行。
1.血統疏遠的親族。
2.關系疏遠的同類。
1.許多代以前的祖先。
1.謂遠離罪惡。
1.謂福及子孫。
1.博戲之具。《方言》第五"簙……吳楚之間或謂之蔽,或謂之箭里,或謂之簙毒。或謂之夗專。"錢繹箋疏"《廣雅》云'夗專,簙也。'夗專之言宛轉也。"一說,指整頓簙者的竹器。參閱郭璞注。
1.獸名。
1.古代帝王的園囿。
1.蘊結,郁結。
1.苑囿和馬廄。
2.苑囿中的馬。
1.古時加于蠶神的封號。
1.復姓。周時莒國有苑羊牧之。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中國古典園林的早期形式『代以前在圈定的范圍內畜養禽獸,蕃衍草木,供帝王狩獵游玩,稱囿『代以后這樣的場所與宮室結合起來,以復道相連,稱苑。
1.禁兵。
1.見"怨怨哀哀"。
1.悔恨;怨恨。
1.怨恨懊惱。
1.怨恨非議。
1.相傳秦始皇建墓時,將工匠禁閉于內,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憤,后人發墓見石,稱之為"怨碑"。
1.因怨恨而背離。
1.怨恨的根源。語出《國語.周語下》"立于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
1.猶怨怒。
1.猶怪不得。不能責備。
2.猶怪不得。表示明白了原因,對某種行為感到理解。
1.猶猜忌。
1.埋怨。
1.猶怨悵。
1.見"怨悵"。
1.埋怨責怪。
1.仇恨與恥辱。
1.怨恨仇視。
2.指所怨恨仇視的人。
1.仇敵。
1.諷刺。
1.愁眉。
1.仇人,仇敵。
1.哀怨幽咽的笛聲。
1.哀怨的曲調。
1.見"怨痛"。
1.見"怨讟"。
1.亦作"怨黷"。
2.怨恨誹謗。
1.怨恨,不滿。
1.猶怨恨。
1.怨恨憎惡。
1.懷怨而有貳心。
1.見"怨誹"。
1.亦作"怨非"。亦作"怨悱"。
2.怨恨,非議。
1.見"怨誹"。
2.怨恨郁結。
1.怨恨氣憤。
1.怨恨;憤恨。
1.眾怨歸聚之所。
1.喪夫或丈夫別離很久的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