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計算數目。
2.
動詞
計算進去。
3.
動詞
謀劃;計劃。
4.
動詞
推測。
5.
動詞
認做;當做。
6.
動詞
算數。
7.
動詞
作罷;不再計較(后面跟“了”)。
8.
動詞
表示比較起來最突出。
9.
副詞
總算。
10.
名詞
(Suàn)姓。
1.
“祘”的今字。亦作“笇”。
2.
計算。
1.出自《文心雕龍·諸子》承流而枝附者,不可勝算。
2.出自《吶喊·孔乙己》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帳。
3.
謀劃。
1.出自《孫子·計》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2.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元年》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將軍算其多者。
3.出自《紅樓夢》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4.
推測;料想。
1.出自《揚州慢》詞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5.
指暗算,謀害。
1.出自《后庭花》夫人意教咱算你二人,我教你遠害全身,放你私奔。
2.出自《朱砂擔》我孩兒因做買賣去,利增百倍;有鐵幡竿白正圖了他財,又算他性命。
6.
作數,承認其有效力。
1.出自《暴風驟雨》“誰敢攆他們?”“屯子里說了算的人。”
7.
歸;屬于。
1.出自《西游記》兄弟啊,這個功勞算你的。
8.
猶智慧。
1.出自《列子·力命》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2.出自《尹文子·大道下》今能同算鈞,而彼富我貧,能不怨則美矣,雖怨無所非也。
9.
壽命。
1.出自《赭白馬賦》齒算延長,聲價隆振。
2.出自《顏氏家訓·歸心》如此之人,陰紀其過,鬼奪其算,慎不可與為鄰,何況交結乎!
3.出自《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張委損花害人,花神奏聞上帝,已奪其算。
10.
征稅。
1.出自《漢紀·武帝紀六》算至船車,租及六畜。
2.出自《新唐書·陸贄傳》方且稅侯王之廬,算裨販之緡。
3.出自《送通州通判刁國博》詩辛勤雖然多,魚蟹莫知算。
11.
竹器。
1.出自《史記·汲鄭列傳》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
12.
通“筭”。古代計數用的籌碼。
1.出自《儀禮·鄉射禮》一人執算以從之。
2.出自《夢溪筆談·技藝》樸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蝕,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
13.
數目。
1.出自《禮記·檀弓下》辟踴,哀之至也,有算。
2.出自《北史·崔浩傳》國家居廣漠之地,民畜無算。
14.
指計算在數內。
1.出自《論語·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5.
指征稅計錢多少的單位。
1.出自《錢法論》漢律:人出算百二十錢,是口賦之入以錢……商賈緡錢四千而一算,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一算,商賈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是關市之入以錢。
1.亦作"驚立"。
2.謂使王位受到震動。立,通"位"。
1.驚慌害怕。
1.猶驚醒。睡夢中受驚而醒過來。
2.比喻從沉迷中受到震動而覺悟。
1.謂因耽誤韶年而驚嘆悔恨。
1.急速奔馳。
1.受驚動而醒來。
1.亦作"驚喜交加"。
2.震驚和喜悅交織在一起。
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孩子受了~,哭起來了。
1.亦作"驚嚇"。
1.曾受箭傷,遂聞弓弦聲而驚惶。
1.見"驚弓之鳥"。
1.亦作"驚癵"。
2.因受驚而發作的一種病。
以驚險情節貫串全片的故事片。多利用懸念、夸張和渲染手法結構故事情節,表現人物在特定的驚險環境中,臨危不懼和機智勇敢的性格。
1.見"驚羨"。
1.飛舞的霰珠。
1.受驚而飛。
1.驚訝譏笑。
1.驚懼的心境。
2.內心感到驚懼或震動。
1.謂使人心中震動和悲哀。
1.眼見之后內心震動,感到悲慘。
1.同"驚心駭矚"。
1.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1.同"驚心駭矚"。
1.謂看到后內心感到震驚。
1.見"驚心破膽"。
1.謂內心十分震驚﹑恐懼。
1.亦作"驚心褫魄"。
2.形容十分恐懼。
1.震動人心,耀人眼目。
①受驚動而醒來突然從夢中~。②使驚醒別~了孩子。
1.驚奔貌。
1.帝王的印璽。
1.亦作"禁虣"。
2.制止暴亂;制止強暴。
1.《周禮》官名。掌禁庶民之亂暴。
1.見"禁暴"。
1.猶戒備。
1.亦作"禁蘰"。禁苑周圍的藩籬。指禁苑。
2.指宮廷。
3.指宮廷門衛。
1.關押受禁閉處罰者的房屋。
1.猶禁墀。
1.帝王宮中御用的武器。
2.猶禁軍。
1.承受不起。
1.忍受不了。
承受不住(多用于人)~考驗。
1.舊時婦女掛在裙邊的一種玉石或金屬飾物。行走動裙則作響,有制止大步失禮行動的作用,故稱。
1.帝王宮中庫藏的錢財。
1.帝王的糧倉。
1.帝王宮中的庫藏。
1.猶監察。
1.指在宮廷官署供職的臣子。
1.帝王所居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