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主管,主持,經辦。
2.
名詞
中央部一級機關中按業務職能劃分的單位(級別比部低,比處高)。
3.
名詞
(Sī)姓。
1.
官吏;方面之長。
1.出自《國語·魯語上》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p>
2.出自《陳情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出自《代胡總督謝新命督撫表》任兼督撫,一方文武之司;鎮重浙閩,萬里華夷之會。
2.
主管;職掌。
1.出自《書·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2.出自《呂氏春秋·孟春》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
3.出自《祭虞部張員外文》分司憲臺,風紀由振。
4.出自《春殘》詩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
5.出自《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曰:“媳婦既能筆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6.出自《香雪?!ぐ⒉_降臨人世》四季更迭,各司其事,各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色彩和豐姿。
3.
承擔。
1.出自《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實為人樸素無文,推聽掌家樊得和孫升等為提掇,眾享其利,而實司其名。
4.
職守;職責。
1.出自《書·胤征》倜擾天紀,遐棄厥司。
2.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協律總章之司,厚倫正俗;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
3.出自《除崔群戶部侍郎制》選賢與能,于今雖重,擇才均賦,自古尤難。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5.
官署;政府機構?,F用以稱中央機關部以下一級的行政部門。如外交部有禮賓司,教育部有高教司。
1.出自《送三傳赴長城尉》詩登科精魯史,為尉及良時。高論窮諸國,長才并幾司。
2.出自《〈通志〉總序》冊府之藏,不患無書;校讎之司,未聞其法。
3.出自《乙丙之際塾議三》或釋褐而得令,視獄自書獄,則府必駁之,府從則司必駁之,司從則部必駁之。
6.
州名。
1.出自《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其所恃內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2.出自《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序〉》獯虜間釁,靡剝司兗。
3.出自《奏彈曹景宗》使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
7.
司空、司徒等的簡稱。
1.出自《漢書·敘傳下》樂安袖袖,古之文學,民具爾瞻,困于二司。
2.出自《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
8.
稱土司所管轄的區域。
1.出自《西南夷風土記》象牙,諸司皆產,獨老撾居多。
9.
太平天囯敬避“師”字,常用“司”作“師”的代用字。參閱羅爾綱《太平天囯史料考釋集》。
1.出自《欽定敬避字樣》師、先師(天兄)、后師(東王)、軍師可用此字,余用司帥、司長、司傅、出司,俱不得泛用師字。
2.出自《資政新篇》凡此等弊,則立牧司教導官親身教化之。
10.
姓。宋有司超。見《宋史》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司氏,鄭司臣之后。宋朝有司超,為防御使。
1.古代給死人洗過頭的臟水。
1.沾污了腳。指被沾污。
1.暗昧,也指暗昧之人。
1.古代婦女日常所穿的短上衣。
1.襯里欣的帶子。
1.婦女的襦襖和首飾。
1.同"襦裦歌"。
1.襯里短衣的領子。
1.襯里袍子。
1.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宋代婦女通常的衣著。亦泛指衣服。
1.亦作"襦褏"。
2.襦襖袖子。
1.短衣與褲。亦泛指衣服。
2.見"襦裦歌"。
1.東漢廉范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時人作歌頌揚之"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后遂用"襦裦歌"作為對官吏惠民德政的稱頌。
1.同"襦裦歌"。
1.見"襦袖"。
1.短衣;短襖。亦泛指衣服。
1.粗麻短襖。
1.古代作通行證用的符帛。
1.捉拿﹑綁縛。
1.爬蟲。
1.蠕動聚集。
像昆蟲爬行那樣移動fc337扇潿|小腸不停地蠕動。
1.指爬行和飛翔的昆蟲。
1.慢慢地活動。
昆蟲爬行的樣子蠕蠕而┒|吳蠶始蠕蠕。
1.亦作"蝡蛇"。
2.傳說中的蛇名。
1.蟲爬行。
1.美酒。
1.魚名。
1.你們。
1.你們。
1.彼此以"汝爾"相稱。表示不拘禮;不以尊貴待之。
1.指古汝水堤岸。
2.《詩.周南.汝墳序》"《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后因以"汝墳"稱美教化廣被之國。
1.汝水的別稱。
1.見"汝南晨雞"。
1.古代汝南所產之雞,善鳴。
1.后漢宗資為汝南郡守,政事委功曹范滂,自己但畫諾而已◇因以"汝南諾"借指郡守不理政事。
1.東漢許劭,汝南平輿人,與從兄靖俱有高名,共好品評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因稱品評人物為"汝南評"。
1.術數家語。言人腹部有三壬,乃長壽之征。
1.三天。
2.一個月的第三天。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1.三天失去聽覺。極言受震動之烈。
1.見"三日耳聾"。
1.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環曲水渠之旁進行的流觴宴飲活動。
1.形容話長。
1.舊時過門三日之新婦,舉止不得自專。因以喻行動備受拘束者。
1.宋時指廂軍和過多的官員﹑僧道。
1.指漢代的董仲舒﹑公孫弘﹑兒寬?!稘h書.循吏傳序》"唯江都相董仲舒﹑內史公孫弘﹑兒寬,居官可紀。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務,明習文法,以經術潤飾吏事。"一說,指漢代的董仲舒﹑劉向﹑揚雄。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名臣下.三名儒》。
1.古代后妃飼蠶之禮,謂之"三灑"。
1.謂三乘以三。
2.童謠名。
3.指三三徑。
4.三同﹑三讓﹑三虞的合稱。
1.即上巳節。古人于農歷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