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目;數量。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於眾仲。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
3.出自《宋史·選舉志三》文理通為合格,不限其數。
4.出自《驚濤駭浪萬里行》他曾經數以百計地跟我這么說。
2.
引申為年數、歲數。
1.出自《呂氏春秋·盡數》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
3.
底細。
1.出自《李家莊的變遷》平常過日子,從前吃是甚穿是甚,如今比從前好了多少?咱們也不用自己夸,各人心里都有個數。
2.出自《海嘯》這一切,他心里都沒有數。
4.
猶幾。表示不定的少數。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一日緃敵,數世之患也。
2.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汲黯﹞為右內史數歲,官事不廢。
3.出自《龍川別志》不數日,誦寺中所有經殆遍,遂去,不知所在。
4.出自《前進·鋼鐵的大軍》這里以數十輛美國的戰防炮為前導。
5.
算術;數學。古代六藝之一。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2.出自《原強》名數力炙﹝質﹞四者之學已治矣。
6.
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數學概念。
1.出自如: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復數、質數等。
7.
一種語法范疇,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數量。
1.出自如:英語名詞有單、復兩種數。
8.
道數,方法。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之數,務在墾草。
2.出自《荀子·正論》﹝桀紂﹞身死國亡……是不容妻子之數也。
3.出自《沂國公魏博德政碑銘》帝命弘正,予言是聽。理亂有數,其道甚明。
9.
技藝;技巧。
1.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夫臨江而釣,曠日而不能盈羅,雖有鉤箴芒距,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煢之數,猶不能與網罟爭得也。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數逢其極,機入其巧。
4.出自《〈倪生詩〉序》余笑曰:“序則不難為也,但詩之為數,小數也;學之,豈必待十年而后成耶?”
10.
策略;權術。
1.出自《管子·小問》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必有戰勝之器,攻取之數。
2.出自《論衡·答佞》以計求便,以數取利。
3.出自《后漢書·南匈奴傳》交接得其情,則卻敵折沖;應對入其數,則反為輕欺。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寧宗慶元元年》金主曰:“何為多數?”萬公曰:“崇浩微似迎合。”金主曰:“卿言是也。”
11.
歷數。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2.出自《淮南子·泛論》萇宏,周室之執數者也。
12.
特指方術,如占卜之類。
1.出自《楚辭·卜居》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出自《焚驢志》﹝鎮陽帥﹞督下祈雨甚急,厭禳小數,靡不為之。
3.出自《春在堂隨筆》乃嘆人生世間,事皆前定,精於數者,固能前知也。
13.
規律;必然性。
1.出自《后漢書·鄧禹寇恂傳論》漢世外戚,自東、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橫盈極,自取災故,必於貽釁后主,以至顛敗者,其數有可言焉。
2.出自《天論中》夫物之合并,必有數存乎其間焉。
14.
道理。
1.出自《韓非子·孤憤》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不勝也。
2.出自《〈春秋〉決疑》若揚子之草《玄》,其數則《易》,其文則《玄》是也。
15.
天命;命運。
1.出自《后漢書·鄭太荀彧等傳論》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
2.出自《非國語上·滅密》康公之母誠賢耶?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懼之以數。
3.出自《花月痕》老尼道:“居士請了,數雖前定,人定卻也勝天,只看居士本領罷!”
4.出自《疲憊者》這都是數該如此,所以我總餓也餓不死的。
16.
法制。
1.出自《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
2.出自《韓非子·制分》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數不任人。
17.
順序;次序。
1.出自《逸周書·大聚》復亡解辱,削赦輕重,皆有數。
2.出自《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3.出自《洪范傳》自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數也。
18.
引申為等級。
1.出自《上宋相公書》自去吏屬之籍,以至今日,雖嘗獲侍燕語,然不能自同眾人之數也。
19.
禮數;儀節。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
2.出自《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貽宴好會,不常厥數。
3.出自《蠟說》茍明乎教之道,雖去古之數可矣。
20.
指星象的度數。
1.出自《孫子·火攻》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1.漢代匈奴單于﹑諸王妻的統稱。
2.借指其他少數民族君主之妻妾。
3.漢時縣名。
4.山名。在甘肅省山丹縣。
漢代時匈奴王之妻的稱號。
1.抑制。
1.謂阻滯,不能推行。
1.謂阻截猶豫未定的野獸。
2.地名。戰國時韓邑﹐后屬趙。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北。
1.阻塞郁結。
1.遏制。
1.高貌。
2.銳利貌。
3.驚懼貌。
1.猶峰巒。
1.峻險貌。
1.聳立。
1.直言貌。
1.驚視。
1.驚奇。
1.驚訝,吃驚。
1.驚恐。
1.驚愕而夢◇指可怖不祥之夢。
1.驚視。
形容吃驚意外的消息傳來,大家都為之~。
1.見"愕視"。
1.見"愕眙"。
1.亦作"愕怡"。
2.驚視。
1.驚疑。
1.驚異。
1.驚惶得不敢出氣。
1.萼,花萼;跗,通"柎",花萼房。比喻兄弟。
1.茉莉花的別名。
環列在花的最外面一輪的葉狀薄片,一般呈綠色。花萼是由若干萼片組成的。(圖見‘花’)
1.遇時,逢時。
1.猶犯顏。
1.阻止。
1.猶郁勃。生氣勃勃的樣子。
1.禁止購買谷米。
1.攔路搶劫。
2.強行剝奪。
1.制裁﹑貶抑惡人或邪惡之事。
2.防止邪惡之事的發生。
1.掩飾人之過失而褒揚他的長處。
2.指禁遏邪惡,褒揚善良。
1.扼制;壓抑。
1.防止;阻止。
1.半途而廢。
1.防止產生過失。
1.亦作"?漸防萌"。
2.猶言杜漸防萌。
1.邀截;攔截。
1.誅滅;滅絕。
2.阻止禁絕。
1.猶遏音。
1.強制;控制。
1.制止殺戮。《詩.周頌.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毛傳"劉.殺。"鄭玄箋"遏,止。嗣子武王,受文王之業,舉兵伐殷而勝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殺人者。"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殺也。息宰二字,有止殺之義,即《詩》所云遏劉也。'"一說為滅絕。見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1.見"遏云"。
1.指帝王等死后停止舉樂。
2.為皇帝居喪期間。
3.指皇帝之死。
1.堵塞凈盡。
2.壓滅。
1.壓制;按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