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尌”的今字。
2.
種植;栽種。
1.出自《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2.出自《過始寧墅》詩且為樹枌槚,無令孤愿言。
3.出自《贈閭丘處士》詩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
4.出自《東城雜記·蘭芳軒》永嘉李至剛氏,僑居錢塘城東,辟室為游息之所,樹蘭其前,額曰“蘭芳軒”。
3.
培養;造就。參見“樹人”。
1.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2.出自《說苑·復恩》陽虎得罪於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樹人矣!”
3.出自《罷美國留學生感賦》欲為樹人計,所當師四夷。
4.出自《文匯報》例如市四中學至今沿用的校訓,就與老校名有關:崇德、啟明、求真、樹人。
4.
樹立;建立。參見“樹德務滋”。
1.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2.出自《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七年》堅(苻堅)曰:“天生蒸民而樹之君,使司牧之,朕豈敢憚勞,使彼一方獨不被澤乎!”
3.出自《號聲》西邊一帶樹了灰綠顏色柵門的住家房舍,什么式的都有,方整的,玲瓏的。
5.
豎,直豎。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皆稽顙樹頷,扶服蛾伏。
6.
門屏,照壁。
1.出自《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
7.
床前橫木。
1.出自《方言》床,其杠北燕、朝鮮之間謂之樹。
2.出自《廣雅·釋器》樹,杠也。
8.
量詞。棵,株。
1.出自《隋書·禮儀志七》皇后首飾,花十二樹。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師,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婦,并九樹。
2.出自《糖多令》詞問劉郎、別后何如。縱有桃花千萬樹,也不似,舊玄都。
3.出自《儒林外史》〔陳木南〕望著那園中幾百樹梅花,都微微含著紅萼。
4.出自《桃花扇》剛下過雪,亭子旁邊幾樹梅花正開著。
5.出自《農桑輯要》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栗。
9.
木本植物的總稱。
1.出自《左傳·昭公二年》有嘉樹焉,宣子譽之。
2.出自《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詩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
3.出自《南樓望雪》詩籬疏先剝落,樹密正模糊。
4.出自《“閱微草堂”的真面目》當佃戶的不許修磚房,不許種樹,不許安大門。
1.誠實謹慎。
1.質直方正。
1.猶抵押。
2.指作抵押的人質或物品。
1.質樸俚俗。
1.質地文理。
2.質對評理。
1.指物質和能量。
2.物質力量。
1.純美良善。
①事物、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商品質量|教學質量|建筑質量。②量度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也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國際單位制的七個基本量之一。單位是千克。
以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的質量的百分比來表示的濃度。如5%的葡萄糖溶液,即表示100克該溶液中含葡萄糖5克,水95克。質量百分比濃度=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
也稱品質差價”。同種商品因質量不同而形成的價格差額。包括品種差價、等級差價、花色差價、規格差價等。質量高的商品一般成本較高,因而價格也高些。實行按質論價、優質優價、低質低價,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亦稱量變質變規律”。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一。事物的量的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避免地發生質變,使舊質消滅,新質產生,這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在新質的基礎上又發生新的量變過程,這是由質變到量變的轉化。量變和質變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質變過程中有量的擴張。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循環往復,構成事物變化發展的無限過程。
核子結合成原子核后,核的質量比核子結合前的質量和所減少的數值。這是因為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時要放出結合能。根據質能方程可知,質量虧損δm=[sx(]δe[]c2[sx)]。式中δe為放出的結合能,c為真空中的光速。
自然科學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系統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20世紀初以來,發現高速微觀粒子的質量隨速度而變、實物和場可相互轉化的事實,表明這一定律得到了新的發展。
代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總數。即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知道上述三個數值中的任意兩個,就可求出另一個數值。根據同位素的質量數,還可求算該元素原子量的近似值。
1.品質;質量。
2.指物品所用的材料。
1.收押。
1.古代評定市價的一種文書。
1.質樸直率。
1.質疑評論。
2.信實的評論。
1.以物交換或購買。
1.形體相貌。
2.指資質形貌。
1.天剛亮的時候。
1.質樸。
1.質疑問難。
2.責問,非難。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重要結論。表明物體的質量m跟其能量e之間存在的一定關系,即e=mc2。式中c為真空中的光速。若物體的能量增加(或減少)δe,則其質量也相應增加(或減少)δm。
1.作人質的婦女。
1.當鋪。
樸實淳厚民風質樸|性情質樸|為人方正質樸。
用來分析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并測定它們各自的質量及含量百分比的儀器。由離子源、分析器和收集器等部分組成。
1.契約,契據。
1.質樸堅強。
1.根據實際情況。請,通"情"。
1.典押借貸的契券。
1.質樸誠信。
1.古代官名。執掌評估市場物價等事。
1.質樸仁愛。
1.質地色澤;質地成色。
1.古國名。又稱宿沙。
1.典押人身。
1.質樸誠實。
2.平直而拘于事實。
3.根據事實。
1.盟誓。
又稱素數”。在大于1的自然數中,除了1及其本身以外不再含有別的因數的數。如2,[kg4]3,[kg4]5,[kg4]7,11,…。早已證明質數有無窮多個,但一直沒找到表達它的通項公式。到1983年為止,已發現的最大質數為m璸=2琾-1,其中p=86243。大于1的自然數,至少有一個因數是質數。
1.蒙語jisun譯音。意為顏色。元代宮廷大宴,預宴者服裝都是同樣顏色,稱"質孫"。《元史·輿服志一》"質孫,漢言一色服也,內庭大宴則服之。"清查慎行《瀆山酒海歌》"侍臣多著質孫衣,天子親臨詐馬宴。"章炳麟《訄書·訂禮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質孫。"一說,此詞源于波斯語jashn,有節日﹑慶典和御賜服飾之意。參閱韓儒林《元代詐馬宴新探》﹑葉奕良《關于中"質孫服"等的探討》。
1.體質;形體。
1.謂其資質具有文德。
2.實質內容與外在形式。
3.質樸與華美。
責問;依事實提問、詢問面加質問|氣憤地質問。
1.用作抵押的東西。
1.猶形體。
1.謂品行誠樸。
2.品德操行。
1.品質學識。
2.舊稱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