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擴大散布;傳播。
1.出自《韓非子·說疑》故內構黨與,外攄巷族,觀時發事,一舉而取國家。
2.出自《文選·傅毅〈舞賦〉》攄予意以弘觀兮,繹精靈之所束。
3.出自《唐西臺舍人贈泗州刺史徐府君碑》乃刊石立頌,將以識往行,攄無窮,使本支百代,不忘先人之不隕其名也。
2.
舒展。
1.出自《九思·守志》焉陳誠兮效忠,攄羽翮兮超俗。
2.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卒不能攄首尾,奮翼鱗。
3.出自《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朽木不可雕,短翮將焉攄?
3.
引申指施展。參見“攄畧”。
4.
抒發;表達。
1.出自《西都賦》愿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2.出自《舊唐書·李絳傳》三公正秩,品數甚崇,式表異恩,以攄沉痛。
3.出自《木棉庵》詩君王不誅監押誅,父讎國憤一時攄。
4.出自《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甲胄干戈,載義聲而生色;長婦男女,攄公憤以前驅。
5.
騰躍。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仆夫儼其正策兮,八乘攄而超驤。
2.出自《西征賦》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
6.
撕。
1.出自《西游記》我將衫兒攄下一塊來,咬破我小拇指尖,寫著孩兒生月年紀,仁者憐而救之。
1.圍護環繞。
1.指監察軍務的官員。
1.防守邊塞。
1.主持辦理喪事。語出《漢書.霍光傳》﹕"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
2.指主持辦理喪事者。
3.護送靈柩歸葬。
1.保護商人人身安全或護送商品安全到達目的地的一種行業。
1.護理調養。
1.帶在身上用以辟邪護身的佛像。
①道士或巫師等所畫的符或念過咒的物件,迷信的人認為隨身佩帶,可以驅邪免災。②比喻保護自己、借以避免困難或懲罰的人或事物。‖也說護符。
1.見"護身符"。
1.古代加在罪犯頸項上的械具。
1.哨棍。
1.用以護身辟邪的咒語。亦指護身符。
1.薺菜的別名。
1.木瓜的別名。
1.為自己的過失辯護。
1.佛教語。守護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須彌山之半腹﹐各護其一天下﹐故稱四天王為"護世"。
1.即四天王。
1.見"護視"。
1.刀劍等柄上安裝的用來保護手的金屬配件﹐一般為橢圓形或海棠形。
1.守護。
1.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層夾袋﹐舊時官場中一般作出行時存放文書﹑拜帖等物之用。
1.即護書。
1.存放書札柬帖的小匣。
1.方言。醞釀結霜。
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多指用武裝保護)~傷員ㄧ~糧草 ㄧ~出境。
1.一般指閘﹑壩下游保護河床的底板。用漿砌塊石或混凝土建成。
1.一種對膝關節起保暖作用的用品。
1.保護疼痛處﹔怕疼。
2.喻指護短。
1.扶梯。有扶手的樓梯。
1.圍繞田地栽種的防護林。主要作用是防止風﹑沙等自然災害﹑調節水分和氣溫﹑防止土壤流失。
1.猶護疼。
1.謂怕理發。
1.猶護短。
1.謂掩護而使之逃脫。
1.筆法的一種。行筆至尾再反收其筆鋒。
①保護;保衛在保安人員的~下安全抵達機場。②執行護衛任務的武裝人員。
炮艇。
1.保護胃部的用品。
1.愛護珍惜。
1.裝成套書畫的特制箱子。
1.偏袒﹐袒護。
1.保護學校。
2.護士學校的簡稱。
1.古代鑲嵌在戰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銅鏡。
1.古代戰時城上防護身體的欄板。
1.護衛隨行。
1.柱或塔之頂端。多刻虭蛥之像。
1.套在衣服袖子上以保護兩袖免遭破損或污染的用品。
1.掩護。
1.保護腰部的用品。
1.書籍﹑簿冊外面的包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