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液體慢慢地透入或漏出。
2.
動詞
〈方〉停留。
1.
亦作“涁”。
2.
指其它事物漸漸侵入。
1.出自《獨望》詩遠陂春早滲,猶有水禽飛。
2.出自《小桃紅·扇兒》曲蒲葵策勛,桃花風韻,涼滲小烏巾。
3.出自《青春之歌》眉毛很長,很黑,濃秀地滲入了鬢角。
3.
指人從空隙中擠進、穿入。
1.出自《創造十年續篇》那兒正中更圍集著一大堆人,滲進去一看,原來也就是打詩謎的。
4.
液體慢慢地透過或沁出。
1.出自《梁書·豫章王綜傳》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
2.出自《朱子語類》下二陰畫中虛,便是滲水之象。
3.出自《原野》前額上滲出汗珠,流血的手擦過去。
5.
水枯竭。
1.出自《南史·到彥之傳》﹝到彥之﹞自淮入泗,泗水滲,日裁行十里。
2.出自《一切經音義》下漉曰滲,滲,竭也。
6.
同“瘮”??膳?。
1.出自《紅樓夢》將近三更,鳳姐似睡不睡,覺得身上寒毛一乍,越躺著越發起滲來。
1.形容勞累氣喘。
1.挑唆﹐唆使。
1.慫恿﹐唆使。
1.搬弄。
2.慫恿;勸說。
3.催逼。
4.古代戲曲樂器演奏術語。
1.慫恿。
1.指從旁幫腔的話。
1.教唆哄騙;挑動。
1.謂火焰升上來。
1.拐彎處。
1.隱瞞﹐哄騙。
1.播弄﹐安排。
1.捏緊拳頭﹐卷起袖口。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
1.亦作"攛聳"。
2.慫恿。
1.見"攛慫"。
1.教唆﹐唆使。
1.慫恿挑唆。
1.猶穿梭。形容往來頻繁。
1.見"攛箱"。
1.亦作"攛廂"。
2.宋元時官衙開庭理案時﹐設箱在衙門﹐告狀者要投狀于箱內﹐稱為"攛箱"。
1.挑唆﹐嚼舌。
1.跳越。
1.搬弄是非。
1.冰镩。鑿冰用的器具。
1.奔跑;飛奔。
1.舊時衛士名。
1.蹦跳;跳躍。
1.奔跑跳動。
1.猶冒火。發怒貌。
1.闖勁;充足的干勁。
1.連跑帶跳。
1.驕慢貌。
2.壯武貌。
1.矯健敏捷。
1.強勁有力貌。
1.矯健敏捷。
1.猶健步。
1.勇武的舞姿。
1.驍勇,勇武多力。
1.亦作"躤跖"。
2.古代大盜莊躥與盜跖的并稱。亦泛指盜賊。
1.高聳林立。
1.亦作"??381d"。
2.高峻貌。
1.亦作"?岏"。
2.山高銳貌。
3.形容其他尖銳之物。
4.聳立貌。
5.高峻的山峰。 6.形容人品高尚。
1.逃亡;逃匿。
1.貶謫;放逐。
1.隱匿;潛藏。
1.貶逐。
1.放逐﹐貶謫。
1.奔逃貌。
1.改動;涂改。
1.猶紛紜。多盛貌。
1.見"紛紜"。